國家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點之一是能源,能源發展方式轉變主要是貫徹“節能減排”基本國策。經過多年的反復強調,全社會對節能減排重要性的認識普遍提高。但是不是我們認識提高了,節能減排工作就自然而然搞好了呢?顯然不是。因為我們過去長期沿用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低效益”這樣一種“三高兩低”粗放增長的方式,轉變這種經濟發展方式需要一個過程和一定的時間。現在,我們不少地方的經濟發展方式對能耗依然還有很高的依賴,這是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
2009年年底召開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中國提出了到2020年在2005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碳排放強度基礎上降低40%-45%的目標, “言必信,行必果”,這是中國對國際社會的鄭重承諾。但要完成這一目標,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雖然我國超額完成了“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但是“十二五” 時期節能減排形勢仍然十分嚴峻,任務十分艱巨。目前存在的能源需求呈剛性增長,資源環境約束日趨強化;節能減排工作推進難度增大、基礎工作薄弱、能力建設滯后、監管不力等問題如不及時改變,不但“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難以實現,還將嚴重影響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十二五”期間我國制定了單位 GDP碳排放降低17%和主要污染物減排8%—10%的約束性指標。2011年、2012年節能減排大戰的硝煙似乎剛剛退去,2013年的新號角又吹響了。把節能減排任務比做一場與碳排放之間的戰役,毫不為過。我國作為一個正處在經濟快速發展時期的大國,對能源和水資源的需求必然很高,但由于環保和低碳的壓力,我國的經濟發展又必須與之平衡,必須走出一條節能減排的高效路線來。
節能減排既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既不能急于求成,企圖一蹴而就,“大躍進”式地推進;更不能畏縮不前,要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破釜沉舟的決心,不講條件,不講代價,掀起節能減排新浪潮。市場政府應雙槌齊擂,也就是說,市場所能解決的,要通過提高能源價格(反映稀缺和環境成本),讓企業和個人有節能減排動力;市場不能解決的問題,要靠政府解決,投入節能減排資金、綠色貸款、采取特殊的政策等等。要把節能減排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抓,以工業、交通、建筑為重點,大力推進節能,提高能源效率,切實把過高的能耗降下來,確保全面完成節能減排目標。要大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強化重點用能單位能源管理,加快節能減排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要調動企業節能減排的自覺性、積極性,使企業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實現經營理念、管理機制、產業結構等全方位、全過程的節能減排。更為重要的是,要根據我國節能減排工作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加強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研究,抓緊研究“十二五” 和“十三五”節能減排重大問題,為促進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早作謀劃,綜合施策,全面推進,全力以赴打一場全民參與的、立體式、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持久戰、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