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陽紅09”船將從青島起航
據(jù)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6月,已經(jīng)休養(yǎng)生息了將近一年的中國載人潛水器“蛟龍?zhí)?rdquo;將再次蛟龍入海,挑戰(zhàn)7000米的深海極限。
今天上午,蛟龍?zhí)柕脑囼災复?ldquo;向陽紅09”船將從青島起航,趕赴無錫江陰搭載“蛟龍”。按計劃,搭載“蛟龍”之后,“向陽紅09”船” 6月3號將從江陰起航,6月10號左右抵達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南部海域試驗區(qū),6月底完成7000米級海試,預計7月中旬返回青島。
隨著“向陽紅09”船從青島起航,也揭開了“蛟龍?zhí)?rdquo;遠征的序幕,挑戰(zhàn)7000米深海,“蛟龍?zhí)?rdquo;又將創(chuàng)造一項新的記錄。而在這背后,有著一個頗為神秘的群體:潛航員,他們的任務就是駕駛“蛟龍?zhí)?rdquo;前往深海從事試驗作業(yè)。
去年,我國自行研制的“蛟龍?zhí)?rdquo;深潛器曾經(jīng)成功完成了5000米的深海探底,今年它的目標直指7000米。作為潛航員,28歲的唐嘉陵和30歲的付文韜都先后參與過1000米、3000米及5000米的海試,這次他們也將親自駕駛“蛟龍?zhí)?rdquo;挑戰(zhàn)新的深度。唐嘉陵說,深度加大,意味著海下壓力倍增,這必然給“蛟龍?zhí)?rdquo;帶來巨大考驗。
唐嘉陵:對潛水器來說,(7000米)的考驗是環(huán)境更加苛刻。因為7000米算得上是海洋非常極端的環(huán)境,而且上面的很多設備,7000米基本上就是應用的最大深度。雖然這些設備都在壓力桶進行了單獨的打壓實驗,但是當它們?nèi)拷M合在一起的時候,就考驗潛水器總體,特別是科研人員的技術(shù)是否過硬。
與此同時,下潛深度的增加,也將延長潛航員在海底作業(yè)的時間,潛航員付文韜說,這就對他們的體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付文韜:深度加大了以后,下潛的時間無疑是增加了不少。比方下潛5000米,在上、下路上的時間就是5個小時,然后在水底一般工作3—4個小時,也就是8—9個小時。如果7000米的話,路上的時間在這個基礎上再增加2個小時,所以可能就要十幾個小時,從進艙到出艙,對體能也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為備戰(zhàn)7000米海試,兩名潛航員前期都進行了系統(tǒng)地準備,包括體能訓練以及心理輔導。
唐家陵:體能訓練我們是有針對性地開展,比如每天早上7公里的拉練,然后下午也進行一些拓展訓練。心理方面,上海交大心理輔導團隊專門到現(xiàn)場給我們進行了心理測評,最后反饋的數(shù)據(jù)還是非常好的。
準備過程中,科研團隊還為“蛟龍?zhí)?rdquo;配置了一些新式裝備,例如安裝了一臺新“機械手”,還有新的生物取樣器、存放籃等。唐嘉陵告訴記者,“機械手”是“蛟龍?zhí)?rdquo;的一個主要作業(yè)工具,它就像潛航員自己手臂的延伸。
唐嘉陵:這套新機械手是第一套機械手的升級版,它的軟件設計、控制電路和軟件集成比以前更加高級,操作更加方便。而且今年也針對以前機械手作業(yè)比較慢進行了專門調(diào)整,特別是液壓油粘度更低。
海底世界是神秘的,也是豐富多彩的。說起去年參與過的5000米海試,潛航員付文韜表示,海底生物的多樣性讓他印象深刻,而在即將進行的7000米海試中,他也希望能有不斷的驚喜。
付文韜:我對深海的生物比較感興趣,前年(下潛)3000米的時候,搜索了半個多小時才找到一條大海參,然后我想到5000米會不會深度更大、溫度更低,那么生物更少了。但是沒想到,到了5000米海底碰到了很多(生物),像深海的大紅蝦,還有深海的兩種海參,紫色的和透明的,還有一些小的、不知名的生物,比我們預期的多很多。這次希望能碰到,也有收獲。因為這次還特地準備了一些生物取樣存放筐,可以把它蓋起來,我們在陸上還特地練習了很多次,所以蠻期待的。
從1000米、3000米、5000米,再到如今挑戰(zhàn)7000米,“蛟龍?zhí)?rdquo;在一次又一次的創(chuàng)造著奇跡,在一次次奇跡的背后都離不開科技工作者辛勤的工作,那么這一次7000米的深度,“蛟龍?zhí)?rdquo;在下潛技術(shù)上又有哪些變化?“蛟龍?zhí)?rdquo;第一副總設計師崔維成表示,這次下潛,做了一些細微的調(diào)整。
崔維成:蛟龍?zhí)栐?000米海試過程中,主要發(fā)現(xiàn)燈光配置有的地方太亮,有的地方太暗,所以把燈光的位置重新再調(diào)一調(diào)。另外攝像機系統(tǒng)去年錄像的時候數(shù)據(jù)傳輸方式質(zhì)量不是很好,今年再把它改進一下。潛水器主要改進就是在今后應用方面再做一些技術(shù)上的完善。
對于未來“蛟龍?zhí)?rdquo;會不會繼續(xù)挑戰(zhàn)更深的深度,崔維成則表示,雖然“蛟龍?zhí)?rdquo;的實際下潛深度可以更深,但出于安全考慮,目前并沒有相關(guān)計劃。
崔維成:蛟龍?zhí)枬撍魇前凑諑浊椎纳疃葋磉M行設計的,不可能再往更大的深度去應用。當然我們自己有安全系數(shù),這個安全系數(shù)是1.5倍,所以從強度角度來說,載人艙到了1萬多米也不會壞,但是使用規(guī)定不允許超過7000米,7000米的實驗如果做完也就標志著這個項目結(jié)束,可以轉(zhuǎn)入到交付用戶進行正式應用的階段。今后如果我們國家還要想搞更深海載人潛水器,潛水器設計的時候就要設計到11000米。
7000米,在一片漆黑的深海,下潛的“蛟龍”又將面臨哪些新挑戰(zhàn)?對此,崔維成副總設計師表示,為了這次下潛,已經(jīng)做了上百份預案。
崔維成:對于海上實驗,實際上很早就做了各種各樣的應急預案。很多人擔心,潛水器到了海底以后會不會有風險,實際上潛水器經(jīng)過幾年在海底的試驗,主要就是被淤泥吸入上不來,或者被海底漁網(wǎng)纏繞住。為了避免這樣,要去的海區(qū)我們事先勘察過的。第二,現(xiàn)在潛水器可拋載的東西有好幾個,如果一旦遇到們拋掉東西就可以返航。第三,在操作駕駛上,駕駛員還會仔細看清楚地下的狀況,把風險降到最低。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