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默默無聞到名動天下,
頁巖氣風暴短短幾年間從美國席卷全球。特別是在傳統油氣資源日漸枯竭、國際油氣價格居高不下的今天,頁巖氣的開發利用甚至被各國視為關系其能源安全的大事。不過在筆者看來,風暴臨近之時更應謹慎為重。且不說美國之路是否值得效仿,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單論頁巖氣開采利大還是弊大,現在還難有定論。
利用高壓酸性水將巖石擊碎,從而釋放出天然氣的水力
壓裂法的出現讓頁巖氣的大規模商業開采成為現實。作為風暴中心的美國,頁巖氣的產量從 2000年的0到現在的每天約3.7億立方米,占其國內天然氣產量的30%,在大大降低美國國內天然氣價格的同時,也使美國從天然氣進口國一躍成為準出口國。這一大的甜頭讓尚未進行頁巖氣大規模開發的中國、波蘭、保加利亞等國也開始聞風而動,期望像美國一樣大力拓展頁巖氣業務。
但是即便技術和經驗相對領先的美國,在近來的頁巖氣開發中也屢遭挫折。
埃克森美孚公司2月初剛剛宣布該公司在波蘭的兩口頁巖天然氣勘探井產氣情況很不理想,未能達到商業開采標準。而此前在匈牙利,該公司的一口頁巖氣勘探井也因開采出的幾乎全是水而被迫放棄,導致超過7500萬美元的投資化為烏有。因此,對于尚在門外觀望的世界其他國家,特別是地質條件更為復雜的國家,在更多、更成熟的技術出現之前,大范圍、大規模的頁巖氣勘探開采是不夠理智的行為。
同時,將頁巖氣推上神壇的
水力壓裂法,還有可能成為頁巖氣發展的最大阻礙。許多環保組織認為水力壓裂技術所使用的化學品會通過滲漏或意外而污染水資源,而且水力壓裂技術有可能導致天然氣滲入到飲用水源之中,因此他們一直在舉行游行示威活動,要求政府停止利用該方法開采頁巖氣。
有報道指出,在向頁巖井中
注水的過程中,更嚴重的問題是地殼中原本含有的砷、硒、鐵和大量的鹽甚至是放射性粒子會被水裹挾起來,回流造成巨大危害。美國食品與水觀察組織等公開反對在美國采用水力壓裂技術開采頁巖氣。現任紐約州州長安德魯·庫莫延續了其前任關于禁止使用水力壓裂法的規定,并自上任以來一直鼓勵起草一份更為嚴格的有關頁巖氣開采的州監管計劃。法國也曾在2011年計劃取消
道達爾頁巖氣勘探許可證,并有可能立法全面禁止開采頁巖氣。因此,對頁巖氣的開發不僅是技術的挑戰,環境風險可能是更嚴峻的現實難題。
美國的經驗表明,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和良性競爭機制的形成,在頁巖氣的
勘探開發中有著顯著的效果。而在天然氣領域以國有石油公司占主導地位的國家,如何建立一種可以促進頁巖氣發展的機制,鼓勵和保障中小型石油公司和民營資本參與頁巖氣的開發,甚至天然氣下游定價機制的改革都是無法回避的問題。因此,在尚未形成頁巖氣商業開發的核心技術體系時,頁巖氣發展的大躍進并不太可取。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