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外油田服務業發展歷程回顧
國外油田服務業的發展大體上經歷了4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從1859年石油工業誕生到1910年.油田服務業初步形成
美國是世界石油工業的誕生地,也是油田服務業的誕生地。19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賓夕法尼亞州興起的找油熱潮逐步擴大到美國的很多地方。人們在有油氣苗的地方附近購買或租借土地,雇鉆井隊來打井,打出油來就安上蒸汽水泵抽油,用木桶(啤酒桶)裝運,后來有了用螺栓連接的輸油(氣)管。于是發展起一批鉆機(頓鉆)和鉆井工具制造商、鉆井承包商和管道建設商。這就是初期的油田服務業。德萊賽(Dresser)公司就是在19世紀80年代靠發明和制造、銷售輸氣管道用的不泄漏接頭而起家的。史密斯(Smith)公司則是20世紀初從修理、打造頓鉆
鉆頭的鐵匠鋪發展起來的。這個時期發現石油的一些國家,像俄羅斯、羅馬尼亞、墨西哥等,開始時也是從美國購買鉆機,雇用鉆井隊。
那時的石油公司一般都規模不大,由于找油的風險大,它們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在找油的同時自己開設鉆機制造廠和鉆井公司。當時在美國煉油和銷售方面處于壟斷地位的洛克菲勒標準石油公司,直到1885年后才開始進入上游領域。盡管它的石油產量份額最高時達到美國的30%,但它對油田服務業沒有興趣。所以,油田服務業從一開始就分立于石油公司之外。
第二階段:20世紀20至50年代,世界油田服務業迅速發展起來并形成比較完整的體系
世界油田服務業迅速發展得益于世界性的
石油技術革命,特別是是
石油勘探技術獲得的重大突破。一個是扭秤的應用,重力勘探技術的形成;一個是折射法和反射法地震勘探技術的產生和逐步成熟;再一個是電阻率地面勘探技術和測井技術的實用化。作為物探技術的先驅,美國地球物理服務公司(GSI),法國通用地球物理公司(CGG),德國普拉克拉公司(Prakla)等相繼誕生。而法國的
斯倫貝謝公司(Schlumberger)則成為測井技術的開拓者。
旋轉鉆井取代沖擊鉆井給鉆井技術帶來了一場革命,使鉆井深度由100-200米延伸到2000-3000米。鉆機和鉆井工具、鉆頭部日益復雜起來。鉆井工藝由清水鉆進改為采用各種各樣的
鉆井液。從陸上鉆井發展到淺海水上鉆井。相應地發展起一批鉆井工具和鉆頭的制造企業,貝克(Beker)、休斯(Hughes)等公司就是它們中的使使者。同時也誕生了以白勞德公司(Baroid)為代表的專業化鉆井液公司。
油田開發從盲目密集布井,進步為把油田作為一個整體,合理布置井網,控制產量,科學開采。注水二次開發得到廣泛應用。
完井技術得到重視。水力壓裂、酸化等技術相繼產生,成為油井增產的重要手段。哈里伯頓公司(Halliburton)因擅長此項技術而出名。 這樣,隨著勘探和開發技術的形成和進步,發展、壯大起一個以美國為中心,遍及世界的油田服務業。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在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經濟體系之外,出現了另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計劃經濟體系。1923年以后,蘇聯恢復被戰爭破壞的石油工業,逐漸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石油工業體系和體制,這套體制的主要特征是“大而全”,油田服務業共生于油氣勘探開發業之中,從屬并依附于油氣企業。每個油氣企業的技術服務機構,只為母企業服務,以完成母企業的計劃任務為己任。全國各油田服務企業之間只有競賽,沒有競爭。外國的油田服務公司不進去也進不去。
第三階段;20世紀60-80年代開始世界油田服務業進入了一個新的大發展時期
這一時期,世界石油工業掀起了新一輪技術革命,物探技術和測井技術從磁帶模擬發展到數字化,進而又達到數控化。地震技術從二維發展到三維、四維,從應用于勘探擴展到應用于油氣田開發。隨鉆測量(MWD)與隨鉆測井(LWD)的出現,使鉆井技術有了大突破,從打直井發展到打定向斜井、
水平井、六位移水平井、分枝井和多底并。油藏描述和油藏數值模擬技術大大提高了探井成功率和油氣田開發水平。
海洋工程技術飛速進步,鉆探和開采的水深從幾十米發展到上千米。油田服務的技術含量不斷提高,迅速向自動化、智能化發展。在鉆井公司之外,形成了若干家各有所長的鉆井技術服務公司。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油氣資源開發難度的不斷增加,使油氣勘探和油氣田開發越來越需要多學科、多專業的協同。適應于這一需要,一些領先的大石油服務公司逐步橫向發展,一專多能,成為多功能的綜合性油田服務公司。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形成了世界油田服務業五強:斯倫貝謝、哈里伯頓、德萊賽、貝克休斯和西方阿特拉斯。
油田服務業進入大重組和調整階段一方面,在原中央計劃經濟國家,東歐巨變,蘇聯解體,中國實行改革開放,計劃經濟體制逐漸被市場經濟體制所替代。油田服務企業陸續轉變體制,參與市場競爭,世界油田服務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另一方面,在發達國家中大油氣公司和大的油田服務公司之間形成和發展起一種嶄新的生產關系:“聯盟(alliance)”。以往,對每一個勘探或開發項目,油氣公司都要組織一班人馬,搞規劃,做方案,為每一道作業工序物色合作對象,談判簽約,組織工序之間的銜接,協調各方關系,工作量很大。如今,每一個項目找一家綜合性服務公司作伙伴,雙方組成多學科的聯合班子,從規劃到實施,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大服務公司更深地涉足勘探開發業務,更致力于發揮自身的綜合實力和整體優勢,也更積極地占領市場。在這種形勢下,世界油田服務業進一步分化、改組。哈里伯頓與德萊賽,貝克休斯與西方阿特拉斯先后合并,世界“五強”變成“三巨頭”:斯倫貝謝、哈里伯頓和貝克休斯。這三家1999年營業額分別達到180、120和65億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