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政策在一些壟斷領域將越來越開放。民營企業應該通過自身的結構調整,適應這種政策的變化,不應該只看到進入壟斷行業時的“玻璃門”、“彈簧門”,要主動去敲開那些正在打開的門,這樣才能使民營企業的力量不斷發展壯大。讓我們期待更多民營企業能夠進入石油領域。
近日,經國家發改委核準批復,浙江廣廈集團舟山黃澤山島石油中轉儲運工程項目正式開工。這是我國第一個由民營企業進入的原油中轉儲運項目,開啟了民營企業進入能源領域的號角。
2010年5月13日國務院出臺《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新36條”)中明確指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石油天然氣建設。支持民間資本進入油氣
勘探開發領域,與國有石油企業合作開展
油氣勘探開發。支持民間資本參股建設原油、天然氣、
成品油的儲運和管道輸送設施及網絡。”而同年7月26日,為貫徹落實“新36條”,國務院發布了《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門在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方面的分工和任務,其中明確指出由國家能源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國資委負責民間資本參與石油天然氣建設工作。這是中央層面力圖解決民營企業在準入門檻、審批政策等方面瓶頸,打破民間投資的“玻璃門”和“彈簧門”兩道障礙,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領域的重要政策措施。
事實上,所謂的“玻璃門”、“彈簧門”,本質上是政府體制、壟斷體制改革滯后以及國企進一步改革難以推進的反映。從2005年起,國家發改委每年研究制定“關于深入經濟體制改革工作的意見”,每年都提出要深化石油、鐵路、電力、電信、鹽業、廣電、民航、煙草、市政公用設施等壟斷行業改革,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和渠道,這次,浙江廣廈集團進入原油中轉儲運項目成功讓我們看到了壟斷行業改革的曙光。
不斷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使之朝著市場化和現代企業制度的方向前進,是我國改革開放成功的關鍵之一;其中一批國有企業經過改制成為高速成長的民營企業,因而也是我國民營大企業的主要來源之一。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關鍵環節是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即哪些領域是應該以國有企業的形式運行,哪些領域沒有必要保留這么多的國有企業,哪些領域暫時保留一定的國有企業,經濟產權市場轉讓再實現國有股權的退出。
西方經濟學創立者亞當·斯密在其《國富論》一書中闡述了其被后人歸納為“斯密定理”的思想:市場容量限制勞動分工,進而限制企業規模。中國民營企業的成長,充分證明了發展空間對企業成長的重要性。如果當年完全限制民營企業進入汽車工業、
鋼鐵工業,那么就不會出現今天的浙江吉利集團和江蘇沙鋼集團。處于某一行業大企業的進一步成長,除了在本行業的深入耕植,還需要在上下游的關聯產業增加投資,形成多元化發展格局。如果限制了民營企業在其他領域的發展空間,其進一步成長必然成為枉然。據中國企業聯合會對中國500強企業中民營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有44.4%的受訪企業認為體制和政策環境是阻礙經營與發展的主要環境因素,遠遠超過其他環境因素,體制和政策仍是困擾民營企業的最重要環境因素。有48.1%的受訪者表示一些行業的行政壟斷依然沒有打破,有40.7%的受訪企業表示與國有企業相比,民營企業用地十分困難,有33.3%的受訪企業認為產業準入限制和缺乏公平競爭環境是目前主要的困難與挑戰。
政府要把不應該、不適宜政府行使的職能還給市場和社會,全面實現從“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轉變,從“管制政府”向“服務政府”轉變,從“權利政府”向“責任政府”轉變,使政府將精力更多地放在對民間投資的引導和服務上,放在營造適應企業發展的環境上。第一,政府應進一步轉變其職能,充分發揮其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職能,提高其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的能力,尤其要在改善政府資源配置機制、民營企業準入、稅收政策、法律服務等方面給予優惠待遇,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平等的空間和服務支持平臺;第二,提高政府職能,降低民營企業發展的商務成本,提高民營企業的競爭力;第三,創立學習型政府,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持久的政府支持;第四,尋求新的治理模式。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逐漸暴露出與之相適應的一系列制度障礙,必須尋求新的治理模式,可以建立由政府、市場機制和民間行業協會共同參與的社會多元化治理模式。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政策在一些壟斷領域將越來越開放。民營企業應該通過自身的結構調整,適應這種政策的變化,不應該只看到進入壟斷行業時的“玻璃門”、“彈簧門”,要主動去敲開那些正在打開的門,這樣才能使民營企業的力量不斷發展壯大。讓我們期待更多民營企業能夠進入石油領域。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