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
長城鉆探公司哈薩克斯坦項目部施工的CT—58井,二開機械鉆速達到每小時10.58米,提速明顯。
2011年,這個項目部依靠技術創新,鉆井提速效果顯著,年機械鉆速比2010年提高21.85%,鉆井進尺較2010年多鉆4.7萬米,有3口
定向井刷新肯基亞克油田同井型建井周期紀錄,被哈國甲方譽為“長城速度”。
哈國油區地層可鉆性差、巖性變化頻繁,容易發生井漏、竄槽和地層垮塌等問題。復雜的地層特性成為制約這個地區鉆井提速的主因。2000年前后,哈國肯基亞克油田機械鉆速最高為每小時1.1米。在哈薩克斯坦鉆井市場,長城鉆探與100多支鉆修井隊伍同臺競技,鉆井提速成為工程技術服務實力的較量。2010年以來,哈薩克斯坦項目部立足鉆井提速工作,通過科技創新,不斷刷新鉆井紀錄。
2011年年初,這個項目部在持續提速的基礎上,圍繞1200米至3000米深井開展提速研究,并在兩口重點井獲得突破。其中,這個項目部施工的烏2井,設計井深4000米,一開、二開鉆井周期縮短32天。技術創新使這個項目部實現鉆井整體提速。2011年年底,這個項目部平均機械鉆速每小時2.9米,比上一年同期提高21.85%。同時,這個項目部創造當地多個鉆井單項施工紀錄。
哈國肯基亞克油田處于巨厚鹽巖層,是世界上較難開發的區塊之一。在肯基亞克油田巖層井段鉆井,鉆壓和井斜的矛盾比較突出,1200米至3000米井段一直是提速的瓶頸。在這一井段,較高的鉆壓可以得到較高的機械鉆速,但是易造成井斜,達不到甲方規定的井身結構質量標準。
近幾年,這個項目部組建專門技術研發團隊,打破思維定式,根據對油田地層資料的積累和認識,進行聯合技術攻關。這個項目部對新技術進行了充分論證和試驗,并率先應用,不僅有效解決了鉆井提速問題,而且解決了石膏層、泥巖層等這些可鉆性差的“橡皮泥”地層的提速難題。
這個項目部引進渦輪復合鉆井技術,鉆井周期比使用普通鉆井技術縮短165.9天。其中,8086A井在3730米至4522米井段使用這項技術,鉆井周期42天,比鄰井相近井段縮短48天。
這個項目部引進垂直導向鉆井技術,針對上部井段釋放鉆壓,控制井斜,提高機械鉆速,鉆井周期比普通鉆井技術節約158.15天。在鹽下8072井三開施工中,這個項目部引進高速渦輪鉆具和孕鑲
鉆頭復合鉆井技術,與2010年同井段對比,平均機械鉆速提高349%。不僅如此,2011年,哈薩克斯坦項目部在該區塊施工的3口定向井再一次刷新肯基亞克油田鹽下同井型建井周期紀錄,8027井用時212天、8072井用時189天、8014井用時187天。
針對肯基亞克區塊地層特性,這個項目部使用尾管回接
固井技術,解決了以往存在的套間壓問題,通過三開井段鉆進使用特定
泥漿體系,采用特殊的平衡
固井技術水泥漿體系等技術措施,為甲方解決技術難題。2011年,這個項目部在讓納若爾油田和希望油田平均單井固井合格率由2010年的77%提高到91.54%。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