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北非動蕩國際油價走高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12-01-16 來源:中國能源報 關注度:0]
摘要:
中東北非動蕩國際油價走高
今年年初以來,盡管西方國家經濟復蘇步履蹣跚導致其石油需求增長放慢,但受到中東北非局勢動蕩尤其是利比亞戰亂的巨大沖擊,國際油價仍居高難下。
始發于突尼斯的反政府示威行動在2011...

中東北非動蕩國際油價走高
今年年初以來,盡管西方國家經濟復蘇步履蹣跚導致其石油需求增長放慢,但受到中東北非局勢動蕩尤其是利比亞戰亂的巨大沖擊,
國際油價仍居高難下。
始發于突尼斯的反政府示威行動在2011年年初迅速引爆了中東北非多國30多年來罕見的動蕩,突尼斯、埃及、利比亞、也門政府相繼改朝換代,巴林、約旦、阿爾及利亞、沙特、伊朗等國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社會波動。
整個中東與北非的產油量占全球的35%,其中
歐佩克成員中的8個中東產油國供應量為日均2325萬桶,占歐佩克產量的近78%,占世界總供應量的26%以上。這一地區的局勢動蕩,造成市場對石油供應或將短缺的擔憂,成為2011年國際油價上漲的重要推手,以
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尤甚。2010年11月,布倫特原油期價還一直處于每桶90美元以下。突尼斯和埃及發生局勢動蕩后,2011年2月份即迅速升至每桶100美元以上。利比亞發生戰亂后,又一度突破每桶125美元。此后雖然有漲有跌,但布倫特油價迄今仍保持在每桶110美元上下。
歐佩克成員國利比亞的戰亂導致其原來日產160萬桶的石油供應幾近停止。如果沒有中東主要產油國特別是沙特阿拉伯及時提高產量保持市場供需平衡,世界市場很可能出現更加劇烈的價格震蕩。
點評: 時至年末,剛剛緩和的中東局勢又掀起一股暗潮,伊朗、敘利亞接連成為制裁的對象。從長遠看,中東地區局勢動蕩不穩,將直接影響外國對這一地區石油產業的投資,而投資削減帶來的產量下降恐將成為今后油價走高的推手。
不過也有評論家認為,世界的石油版圖正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加拿大的“
油砂”、巴西的“鹽下層石油”和美國的“油頁巖”正形成一道新的能源中軸線,將世界石油的中心向西半球牽引。如果這種變化生成,油價的變化或許會出現另外的走勢。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