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拉克副總理 石油開發不應受政治分歧影響
12月31日消息 最近有消息指,由于伊朗受到國際經濟制裁中國加大了從伊拉克的原油進口,中國已從伊拉克購買了2艘巨型油輪,預計將可以使從伊拉克進口的原油量增加至原有基礎上的兩倍。而伊拉克負責能源的副總理兼石油部長夏哈拉斯坦尼就認為伊拉克石油生產將會按計劃快速發展,達到他所提出的2018年日出產1370萬桶油的目標。
在專訪中夏哈拉斯坦尼表示盡管在過去9年中伊拉克飽受戰火,大部份石油設施都被損毀,但是伊拉克石油工業自2006年以來還是取得了較快的發展,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石油公司都來到伊拉克投資,而他認為目前美軍撤出后的安全狀況和政治紛爭不會對投資者的工作造成太大影響。
伊拉克副總理兼石油部長夏哈拉斯坦尼:“實際上伊拉克最大批的石油合約是在2009年簽立的,那時候的安全狀況遠比現在糟糕,但是那些公司開始工作并沒有因為任何政治分歧受到影響。所以我認為想來伊拉克投資的公司不應過多考慮政治上的爭論,而是應該看到伊拉克經濟的潛力,伊拉克有什么他們需要的資源。”
而對于早前有媒體質疑他提出的希望在2018年伊拉克的石油生產由現在的每天3百萬桶提高到1370萬桶的目標過于不切實際,他表示目前各項工作都在按照他預期的展開,他相信到明年年底石油產量就會翻一倍。
另外,包括
中石化集團在內的多家國際石油企業去年因為涉及與庫爾德自治區私自簽訂石油合約而被取消第二輪
石油招標資格,但最近美國石油巨頭埃克森公司不經伊拉克中央政府批準與庫爾德自治政府簽立石油開發合約,總理馬利基卻表示不會對埃克森采取懲罰性措施,夏哈拉斯坦尼表示馬利基的立場被誤解了。
夏哈拉斯坦尼:“馬利基總理的話被錯誤的引用了,他的態度與伊拉克政府的態度保持一致,就是我們已經致信埃克森石油公司,清楚的告誡他們他們的合約觸犯了伊拉克法律,他們必須要糾正自己的行為,他們在伊拉克的工作必須要得到伊拉克政府的許可。這是馬利基總理和伊拉克政府的立場。”
夏哈拉斯坦尼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耗國和第2大經濟體,相信中國與伊拉克在石油開發方面的合作將會對兩國的關系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