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 對國際油價的影響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11-12-27 來源:國際石油網 關注度:0]
摘要:
從突尼斯、利比亞,到埃及、也門、敘利亞,中東之亂已經持續一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中東問題專家余國慶表示,目前中東地區動蕩還沒有結束,后續政治反應沒有顯示出來,因此還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
余國慶表示,在一系列動蕩中,中...
從突尼斯、利比亞,到埃及、也門、敘利亞,中東之亂已經持續一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中東問題專家余國慶表示,目前中東地區動蕩還沒有結束,后續政治反應沒有顯示出來,因此還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
余國慶表示,在一系列動蕩中,中東、北非多國領導人下臺,均有其內部的原因。其中,利比亞與美國有莫大關系,因為其前領導人卡扎菲與西方關系長期不和;而突尼斯、埃及主要是經濟方面的原因。在2008年經濟危機打擊下,兩國一直承受危機后續反應的壓力,國內經濟環境不景氣,物價、石油等價格上漲,導致民眾的生活負擔加重,進而對經濟環境、政治體制不滿。
在余國慶看來,美國、歐洲、俄羅斯等國在不同程度上“助推”了動蕩。在利比亞動蕩中,雖然美國沒有沖在最前面,但美國提供的武器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同時,在敘利亞問題上,俄羅斯的“示好”,反而堅定了西方國家制裁敘利亞的決心。然而,敘利亞雖然與俄羅斯關系較好,但也并沒有得到實質的支援。此外,美國拋棄也門這個“朋友”,加大了也門國家動蕩。
此外,他表示,雖然目前伊朗與美國劍拔弩張,但兩國沒有把沖突發展為戰爭的條件。即使伊朗高調進行軍事演習,美國也不會輕易采取軍事行動。
中東動蕩繃緊了國際石
油價格的神經。但余國慶則認為,石油的價格主要受供需關系的影響,目前全球石油供需趨于平衡,波動幅度比較有限。“但伊朗政局不明朗,刺激未來石油價格波動幅度加大,預計未來會在100美元/桶左右上下波動。”
余國慶分析,鑒于目前中東占中國石油進口的第二或者第三位,加上中東地區前景不明朗,中國政府重視中東地區并防患于未然,采取進口石油多元化,重視鼓勵從非洲、俄羅斯進口石油。
此次動蕩中,海灣六國表現穩定。有資料顯示,在石化產業的帶動下,2011年前三季度,中國與海合會雙邊貿易額持續增長,已達963億美元,超過去年全年927.7億美元。因此,余國慶也表示,目前中國與海灣地區的關系也不錯,中國應保護與中東國家的正常交往,穩固已有的石油供給渠道。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