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完全投產,世界上最長的天然氣管道——
西氣東輸二線(簡稱西二線)卻已遭遇上游氣源供應不足的尷尬。
“12月2日起,中亞進口氣就減量了,至今尚未恢復;為了保障下游民用需求,
中石油不得不大幅削減工業用氣。”一位來自第三方市場監測機構的專業人士稱。據他介紹,自西二線西段投產以來,西二線天然氣供應始終未能達到中土烏哈四國天然氣管道運行協調委員會(簡稱四國委員會)制定的月度供氣量。“2011年土庫曼斯坦承諾供氣170億立方米,然而至今尚不足130億立方米。”
從海關總署查詢到了相關數據印證了上述說法——2011年前10個月整個中亞的天然氣進口量僅為116億立方米,即便將11月和12月前15天的進口氣量都算上,也僅與土庫曼斯坦一國允諾的出口量相當。
這條名為西二線的天然氣管道,途經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三國,投產于金融危機時期,投資額高達千億,曾被寄予向15個省份供氣的厚望。
中石油相關人士并未否認這個尷尬的消息。“只要未來一個月氣溫不驟然下降,大規模氣荒發生的可能性較小。”中石油總部人士說。
石油業一位高層證實,此前境外供氣方承諾西二線的供氣量從未足量,自(西二線及境外的中亞天然氣管道)通氣以來,整個中亞的供氣量還未超過170億立方米。
關于土庫曼斯坦未能足量供給的原因,多位專家指出了地緣政治的因素。按照國際通行的慣例,對于未達到合同規定的供應額度,必須按照缺額的賠償。
天然氣更多依賴進口還是國內產能,一直是個永恒的命題。官方說法稱,2015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達到2600億立方米后,國產氣產量僅能保證1400億立方米,剩余的1200億立方米需要進口。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