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司令賈法里7月初曾表示,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計劃已經列入伊朗軍方的議事日程,而索魯里13日的表態則讓人們不得不關注起霍爾木茲海峽這一戰略要沖。
為何伊朗動輒便以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為要挾呢?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孫德剛解釋說,霍爾木茲海峽與馬六甲海峽、直布羅陀海峽以及蘇伊士運河并稱為全球4大戰略要沖。作為伊朗南部連接波斯灣和阿曼灣的航運要道,世界上近40%的石油以及數量可觀的天然氣由此輸往全球各地,對全球石油供應具有戰略影響。
軍事實力不夠
孫德剛表示,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上講,從中亞到中歐的航道自古便是必爭之地,如果說中東地區以其地處亞非歐三大洲交匯之地利和所蘊藏豐富的能源,成為世界主要戰略力量角逐之地的話,霍爾木茲海峽便是中東地區的核心,這也可以用來解釋為何美國會在波斯灣部署兩個航母戰斗群和大量的軍事基地。
但是,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雖然聽起來殺傷力強大,但實施起來卻難如登天。首先,美國在波斯灣地區的軍事部署與目前伊朗現有的軍事勢力相比占有明顯優勢。
其次,自由航行和自由貿易是美國不能觸碰的底線,雖然目前美國和伊朗都沒有做好戰爭準備,但伊朗若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便意味著觸碰了美國的戰爭紅線,后果不堪設想。
石油產量也不算大
孫德剛補充說,如果伊朗嘗試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那么它的敵人就不止美國一個,不僅阿拉伯國家不會同意,還有可能就此得罪日本、俄羅斯和歐洲各國,從而成為眾矢之的。
伊朗石油部長上月曾經宣稱,若該國的核設施在未來遭受任何形式的破壞,該國可能利用石油作為政治武器進行報復。
不過,在孫德剛看來,伊朗想以石油作為政治武器“幾乎不可能”。
因為所謂石油武器,無非是伊朗不出口原油和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但伊朗目前的石油產量不足全球產量的10%,不出口石油并不足以對全球石油市場造成“武器”級別的打擊。
因此孫德剛認為,既沒有足夠的石油出口量做依托,也很難真的拿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做要挾,“伊朗想要以石油作為政治武器實施報復,可行性微乎其微”。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