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年多的考察,近期,哈爾濱龍慶
石油化工貿易有限公司與俄羅斯哈巴市阿里揚斯石油集團公司成功對接,簽訂了合作意向協議,擬通過哈爾濱撫遠縣,將俄
成品油接往中國。
龍慶石化董事長趙友山表示,為了促成此項協議,一個萬噸級的石油港正在撫遠縣的黑瞎島施工建設。此外,趙友山還偕同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下稱“中商石油委”)的民營企業,組建成一個大型貿易集團公司,共同出資經營管理,來調節分配此項目達成后來自俄羅斯的成品油流通。
對接俄國低價資源
一直以來,油源是制約中國民營油企發展的最關鍵因素。在國內石油市場沒有完全放開,相關政策沒有對民企充分開放的條件下,民營企業是否能夠尋找到合適的油源攸關生死。此次,民營油企抱團組建大型集團公司,建設港口碼頭,對接俄羅斯豐富石油資源,就是為了解決油源問題而實施的“走出去”戰略。
經過對俄羅斯成品油市場一年多的考察,龍慶石化看到了一個讓國內石油民企興奮不已的商機。據他們調查,俄三地成品油市場,柴油折合成人民幣為4.4~5.5元/升,汽油折合成人民幣為5.2~6.3元/升。這個價錢遠遠低于目前國內同類油品的價格,油品質量也能達到我國國家標準。俄羅斯如此低廉的成品
油價格讓民營油企大為振奮。
中商石油委為俄羅斯低價質優的成品油而興奮不已,俄羅斯則為能夠多一種渠道進入我國成品油消費市場而積極接觸力促達成合作,這是雙方合作的最主要基礎。“俄羅斯總理普京10月訪華為中俄石化行業的進一步合作打開了大門。從那之后,中國有許多項目陸續進入俄羅斯,對民企也沒有特別的限制,這是此次項目對接成功的大背景。”卓創資訊分析師呂宏說。
在趙友山一行抵達哈巴煉油廠時,哈巴成品油公司總經理波波夫對中方說,為了滿足中俄雙方今后更深入的合作,哈巴煉油廠正在進行1000萬噸產能的擴建。一開始時,每年可向中方提供50萬噸成品油,包括10萬噸汽油、30萬噸柴油及10萬噸航空煤油,今后可根據中方需求遞增供應量。
俄羅斯的哈巴市是距中國最近的一個行政區域之一,與我國黑龍江的撫遠縣隔海相望。兩地海上距離僅65公里的路程,陸上距離為70公里。哈巴市有俄羅斯遠東最大的煉油廠,年產成品油500萬噸。而距哈巴市300公里的共青城,是俄羅斯又一個石油基地,每年可煉油370萬噸。而撫遠縣黑瞎子島作為中國的東極之地和其“一島兩治”的特殊性、國際性,成為此次項合作項目的首選之地。
正是瞄準這一區位優勢,中商石油委先行一步,整合民營油企資源,于今年6月與撫遠縣政府達成合作框架。
目前,國家允許黑龍江邊貿每年可從俄進口250萬噸油,黑龍江省政府對于投資當地經濟建設的項目也有特殊政策。據撫遠縣政府招商局局長張志慶介紹,對參與當地開發的項目,黑龍江政府此前已經出臺了配套鼓勵政策,而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的,更可享受撫遠當地先交后退的相關稅收優惠。
巨大的商機、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從寬的政府政策,讓民營企業開始對接國外資源。在國內油源緊控,民營油企難以“解渴”之時,與來自俄羅斯的充足而低價的成品油供應商達成協議,成為我國民營石油企業“走出去”找資源的關鍵一步。
困難有二
盡管趙友山顯得信心滿滿,對此次合作抱有必勝的把握,與俄方的會談也極為順利,但最終是否能夠順利實施也是一個未知數。
其實,民營企業“走出去”與國外公司合作早有失敗的先例引以為戒。2005年6月,黑龍江民營石油翹楚龍都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都石油”)曾對外宣布,與俄羅斯盧克石油公司簽署了意向性協議,試圖打造一個上下游一體化的石油企業,總投資為10億元。但這個俄方投入3億元,龍都石油攬下剩余7億元的項目最終還是停留于紙面之上。
一直以來,境外能源合作都是一個敏感問題,涉及資金、政策和國際環境等多方面因素。雖然黑龍江的民營油企未能實現探足俄羅斯的破冰之旅,但對于這些歷經市場競爭與政策演變洗禮存活下來的石油商而言,阿穆爾河對岸相對低廉的油源依舊充滿了吸引力。
對于這一項目的前景,許多民企負責人認為,有兩個決定性的因素:一是接貨條件,即港口。二是國家相關政策要對民營企業下放。
早在今年6月,龍慶石化聯合溫州一家民營油企與撫遠縣政府就已經達成合作框架,擬投資1.8億元,在黑瞎島建設一個萬噸級的港口,包括10萬噸
油庫、兩個泊位、鐵路專用線等配套設施。“預計明年10月份港口建設全部完工。”趙友山對本刊記者說,“我們將以江海聯運石油港為樞紐,再成立一個集團公司,共同管理和調配來自俄羅斯的成品油,將其分配到各個地方的民營石油企業。”
港口建設是硬性條件,只要投入資金和精力建設就可以達到,但面對民企翹首以盼的“軟性條件”,則不是那么容易。然而,在沒有正式取得成品油進口權的前提下,趙友山就聯合溫州一家民營石油公司動手開始了港口建設,這似乎也說明些問題。
趙友山表示,在此次項目的簽署和建設過程中,已經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的許可。在明年的“兩會”中,他將再次提交對民企開放原油和成品油進口權的議案。趙友山樂觀地說:“預計,明年下半年此項政策會塵埃落定。”
目前,民營企業的油源除了來自三大石油公司的少量份額油以外,大部分是靠國外進口來的燃料油。“燃料油的價格已經與原有價格不相上下,但出油率和附加值遠遠不及原油,這就加大了民營油企的成本,削弱了民營油企的競爭力。”呂宏說。他還進一步表示,由于國際市場環境的動蕩和國內成品油機制環境存在多方面的問題,成品油進口權會對民企開放需要時間調整。在目前國內成品油比較緊俏的前提下從國外進口相對價格低于國內的成品油不失為一種好方法,但應循序漸進進行。政府應該會謹慎切入,還會控制進口總量,給出一個上限。對此,趙友山也表示,就算政府放開對民企的成品油進口權,也是在一定權限下的。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