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工裝備專項補貼資金即將下發
工信部裝備司司長張相木16日透露,高端裝備“
十二五”規劃已編制完畢,并通過工信部審議。作為高端裝備五大專項之一,
海洋工程裝備的專項補貼資金目前正在和國防司進行商討。業內人士認為,該規劃的出臺和未來專項補貼資金的下發將再次對海工裝備業形成利好,相關上市公司將由此受益。
今年9月16日,國家發改委等4部委聯合下發《關于印發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創新發展戰略(2011-2020)的通知》,明確我國海工裝備要重點發展主力海洋工程裝備、新型海洋工程裝備等。《通知》同時提出,要鼓勵金融機構運用票據貼現、押匯貸款、保函等方式,支持海工裝備企業加快發展,探索適合海工裝備產業特點的信貸擔保方式,積極開展海工裝備融資租賃業務,支持符合條件的海工裝備制造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債券。
中國石油和
石油化工設備工業協會首席顧問趙志明此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曾指出,到“十二五”末,我國海工裝備的國際市場份額要力爭超過20%,海工裝備年銷售收入達到2000億元,工業增加值超過20%。要形成4個年銷售收入超過300億元的產業集聚區,形成5-6個年產值150億以上、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總承包商;在模塊設計制造、配套設備供應、裝備安裝調試、技術執行服務等領域形成專業化的分包商;
鉆井、動力定位、錨泊等核心關鍵設備的本土化配套率要達到25%以上。
目前,我國在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制造上仍存在自主研發創新不夠、高端制造水平不足、核心零部件生產能力欠缺、進軍深水能力較弱等問題。
國企是我國海工裝備行業的主力軍,包括海工平臺建設總承包商海油工程和綜合性海油服務供應商
中海油服),并購了國外海工裝備制造企業的中集集團和振華重工,在船舶制造上分庭抗禮的中國重工和中國船舶等。
一些中小企業在海工輔助設備領域也獨具優勢。包括生產船用錨鏈、海洋工程系泊鏈的亞星錨鏈,索具及相關產品研發生產的巨力索具,船舶工程設計、海洋工程設計的上海佳豪,生產海上起重設備的潤邦股份,以及江鉆股份、杰瑞股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