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11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簽字儀式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同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時光荏苒,十年已逝。
如果不是歷史的時鐘提醒人們,恐怕很多乘坐經濟快車的中國人會在駛過入世十周年的門檻時毫無察覺。但快車留下的隱隱車轍提醒我們,入世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入世改變了國家的經濟狀況。中國貿易規模迅速擴大,已從入世前的世界第九大經濟體變為目前的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貿易國。2010年,石化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達3.66萬家,從業人員約690萬人,實現總產值8.88萬億元,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
入世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入世之初,多數中國企業在遇到經濟糾紛時只會息事寧人、委曲求全,既損失經濟利益,又丟失國際地位。現在,中國企業已學會用國際規則解決爭端,用法律利器維護權益。
入世改變了百姓的生活方式。關稅、反傾銷、技術壁壘……走進百姓生活的不僅是一個個新詞匯,而且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們越來越關注世界經濟走向,因為它會影響我們買入的股票;我們越來越懂得融合的含義,因為即便我們買一件美國名牌衣服,標簽上也可能印有“Made In China”;我們越來越關注外匯牌價,因為我們出國旅游時,會計算何時用人民幣換美元最劃算。
這就是入世十年的變化,是國際融合的影響,但入世帶來的變化遠不止這些。
入世十年,化工行業也經歷了深刻變化,并引起各方的廣泛關注。《煉化周刊》同樣關注化工行業的變化,并不準備做全景式的成就報道,而是分三期從“化工企業走出去”、“國際產品引進來”和“新時期的挑戰與機遇”著手,為您展示我國入世十年化工行業的格局變化,剖析變化背后的內在邏輯。敬請關注。
反傾銷,這個詞在過去十年被越來越多的人熟悉。現在,當我國的化工產品出口全球時,反傾銷這種貿易壁壘大多會如影隨形。正因為此,我國已連續16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
逐漸增多的貿易壁壘
世界貿易組織的一項基本原則是市場準入原則,即以要求各成員國開放市場為目的,實現最大限度的貿易自由化。但是,入世十年來,我國出口產品,尤其是化工產品面對的貿易壁壘越來越多,影響越來越大。
商務部的一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年底,我國已連續16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連續5年成為全球遭遇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入世十年來,我國共遭受602起國外貿易保護調查。其中,為人們熟知的“兩反兩保”案件最突出。這包括510起反傾銷調查、43起反補貼調查、106起保障措施案和33起特別保障措施案。
觀察另一組數據可以發現,我國出口產品面臨的貿易壁壘有逐漸增多的趨勢。2001年,我國產品遭受的反傾銷調查數占全球反傾銷調查數的14.75%。到2009年,這個比例達到40%。
從數據上看,在我國所有遭受貿易壁壘的出口產品中,化工產品遭受的沖擊是最大的。
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發布的《全球貿易摩擦研究報告》指出,過去30年間,在外國對華發起的1025起反傾銷調查中,涉及化工產品的案件位居各行業首位;反補貼調查、特保措施案和保障措施案中,涉及化工產品的案件數均位居第二位。
另外,一些專家認為,化工貿易壁壘的影響越來越大,比如歐盟的REACH法規。該法規規定,3萬多種化工產品和其下游產品要達到相關標準,才能在歐盟市場流通。由于它影響了中歐90%以上的貿易額,所以被認為是我國入世以來面臨的最大貿易壁壘。
貿易壁壘和入世有關?
越來越多的貿易壁壘讓一些學者開始反思:這些貿易壁壘是否和入世有關?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郭海濤認為,我國入世和引起的化工貿易摩擦數量沒有必然聯系,而是和三個方面有關。
他說,第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和利益相關。西方一些國家的政治領導人為了在政績上給自己加分,以本國百姓利益為理由,有意地設置一些貿易壁壘。表面上是為經濟利益,本質上是政治考量。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種做法是不利于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的,更不可能讓當地百姓受益。
第二,與西方發達國家是否承認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有關。比如,歐盟和美國現在都沒有完全承認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它們在判定一些進口產品是否是傾銷時,只能找一些和我國市場相近的國家對比。這樣就會引起一些爭議和摩擦。
第三,與世界經濟周期密切相關。
另外,市場分析企業卓創資訊公司的高級分析師齊玉琴說:“我國化工出口產品中,中間產品和附加值低的產品占大多數。產能過剩量居世界第一。國內消化不了,企業只能低價尋求出口,而這些產能過剩的行業在國外很多國家恰恰是貿易保護的行業。”
化工企業如何應對?
面對如此多的貿易壁壘,我國化工企業應如何應對?
齊玉琴說:“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轉變觀念。貿易壁壘和摩擦不僅是關乎某些企業的利潤及生存的個體問題,而且是關乎化工產業調整和經濟增長的大局問題,背后是國與國之間綜合實力的較量。現在,經濟形勢復雜多變,而我國在國際大宗商品交易中幾乎喪失話語權。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相關行業協會和企業應該緊密團結起來積極應對。”
她建議,首先,要由政府牽頭成立專業部門,行業協會和企業積極參與,定期交流。在關系到我國貿易平衡和行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上,我國政府對外應該主動出面,積極予以回應,為企業應訴爭取一個較為公平有利的政治環境和法律環境。
其次,面對我國化工產能過剩問題,政府要加快行業整頓、規劃和調整,一方面抑制產能過剩嚴重的產品繼續擴張,另一方面優化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增強整體競爭力。
郭海濤表示,目前,我國相關的行業協會職能較少,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在這方面,行業協會可以學習美國的經驗。美國的行業協會比較健全,在本國企業和國外企業發生貿易摩擦時,能夠迅速行動,贏得主動。比如,至少有幾十家美國的商會在北京設立了辦事處,和我國的相關政府部分保持一定聯系。這點值得我們學習。(記者 高照)
他山之石
陽谷華泰:打贏官司做大市場
我國化工產品遠銷國外時,經常遇到進口國的“兩反兩保”調查,甚至被送上被告席。如何面對這些情況是企業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有的企業考慮到訴訟往往要付出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采取息事寧人的方法;有的企業則積極應訴。到底應該采取哪種方法呢?本期,我們為您提供一個典型案例,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作為全國最大的橡膠防焦劑企業,今天的山東陽谷華泰化工有限公司(簡稱陽谷華泰)已在20多個國家擁有超過80多個國外客戶。其中,印度市場份額就占到公司有關產品銷售份額的1/4,而這得益于陽谷華泰7年前在一起反傾銷官司中的勝利。
2000年到2004年,伴隨中國入世的腳步,包括陽谷華泰在內的一批國內橡膠防焦劑企業陸續進入印度市場,并憑借物美價廉的產品贏得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印度最大的橡膠防焦劑生產商NOCIL公司受到中國產品的沖擊,動用反傾銷官司打擊中國10余家相關企業。
2004年,印度商務部發起對中國防焦劑PVI、促進劑MBT、MBTS和CBS的反傾銷調查。
如果NOCIL公司打贏反傾銷官司,陽谷華泰將失去進入印度市場的最佳時機。這對陽谷華泰極為不利。涉案的其他多家企業放棄了應訴,但陽谷華泰和山東單縣化工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決定應訴。他們的理由很簡單:如果今天不積極應訴,不僅NOCIL公司未來會不斷運用反傾銷武器,而且印度其他行業或企業也會紛紛效仿。
為打贏反傾銷官司,陽谷華泰迅速聘請中國及印度知名律師進行應訴。陽谷華泰在認真研究了印度關于市場經濟地位的申請標準和程序后,在代理律師的指導下,準備了大量翔實、準確的數據資料及證明文件,并在規定時間內提交到印度反傾銷局,掌握了主動權。
接下來,陽谷華泰以《WTO反傾銷規則》和印度相關的反傾銷規則為基礎,既配合印度反傾銷調查機關的實地檢查,又據理力爭,維護了自身權益。
在商會、應訴企業及代理律師的共同努力下,2005年,印度NOCIL公司在事實面前不得不以撤訴結束這場官司。這場勝利使陽谷華泰迅速擴大了在印度的市場份額,為成為世界最大的橡膠防焦劑生產商奠定了基礎。
記者點評
贏回的不僅是市場
陽谷華泰反傾銷官司的勝利,為其應對國際市場變化和新的反傾銷官司積累了寶貴經驗,并為以后成功處理歐洲市場一系列貿易問題提供了參考。
然而,陽谷華泰這場官司贏回的不僅是市場,而且深遠的意義在于他們為國內企業應對國際反傾銷訴訟樹立了良好榜樣,并傳遞了一個信息:反傾銷官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應訴。因為只有積極應訴才可能讓損失降到最小,才能讓企業順利發展。
近年來,中國石油大力實施國際化戰略,
勘探開發和工程技術等隊伍,以及
石油化工和
石油裝備產品不斷“走出去”,難免會遇到國際貿易問題。陽谷華泰的成功實踐,無疑為中國石油解決類似糾紛提供了一個有益啟示。
業內聲音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十年主要帶來四樣東西:一是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進入了全球主要經濟體行列。二是改善了中國的經濟貿易環境,獲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外交和經濟成果。三是形成了以開放促改革、改革促發展的局面。四是帶來了國民待遇理念、雙贏發展理念等新理念。這些理念是中國從世貿組織中得到的寶貴財富。 ——中國入世談判首席代表龍永圖
伴隨著貿易規模的增大和經貿往來的增多,對于貿易摩擦案件數量上升,我們要以平常心看待。但是,一些國家對中國產品采取的歧視性措施是在濫用世貿組織賦予的權利,是不能接受的。希望世貿組織各成員按照規則,妥善處理貿易摩擦,維護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的權威性,避免政治化和情緒化,特別是避免把國內問題凌駕于多邊貿易規則之上。 ——商務部部長助理俞建華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十年,國際化工市場規模越來越大,交易產品越來越多。這其間,我國化工產品的國際貿易形勢總體來說是越來越好的,從我國化工產品出口量就能看出來。但對一些高端的化工產品并沒有利。這有產品質量的原因,也有定價權的原因。很多高端化工產品的定價權掌握在西方發達國家手中,對我國化工產品出口影響很大。 ——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郭海濤
今年,除了與發達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之外,阿根廷、墨西哥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與我國的貿易摩擦大幅度增加。我國化工產品出口從歐美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傾斜。這是因為,歐債危機遲遲無法解決,美國經濟增速放緩,歐美市場需求短期難以復蘇,加上這些地區一直對我國人民幣升值施加壓力,導致出口嚴重受阻。很多產品只好銷往發展中國家,導致我國與發展中國家的摩擦開始增多。 ——卓創資訊高級分析師齊玉琴
事件回放
歐盟對華三聚氰胺征反傾銷稅
2010年2月17日開始,歐盟對華三聚氰胺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今年5月13日,歐盟發布公告決定對中國進口的三聚氰胺征收反傾銷稅。征稅額為每噸產品固定征收415歐元。
對此決定,奧地利企業已表達不滿。三聚氰胺廣泛使用于刨花板生產。征收反傾銷關稅后,每噸三聚氰胺的價格為征收前的兩倍,嚴重損害了奧地利最重要的產業木材加工產業的利益。
阿根廷對華草甘膦進行反傾銷調查
2001年11月,美國孟山都公司與當地合伙企業阿塔諾爾公司聯合向阿根廷對外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訴,指控中國草甘膦以低于正常價值的價格在阿銷售,對其造成了損害。
2002年4月,阿根廷政府對中國產草甘膦進行反傾銷調查。這是第二個對華同類產品提起反傾銷調查的南美洲國家。中國3家主要的對阿出口企業在之后近兩年時間里,進行了不懈努力,直到最后勝訴。
印度對華聚苯乙烯進行反傾銷調查
1999年,印度聚苯乙烯生產者協會向印度商工部反傾銷調查局申訴,稱原產于中國、新加坡等國的聚苯乙烯在印度市場傾銷。1999年3月18日,商工部反傾銷調查局決定立案調查。
1999年9月28日,反傾銷調查局做出初裁,鑒于調查期內中國出口到印度的聚苯乙烯只占所有進口額的2.3%,根據“微量不計”原則,裁定傾銷不成立。2000年3月8日,反傾銷調查局做出終裁,結果與初裁相同。
名詞解釋
兩反兩保:“兩反兩保”為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和特別保障措施的簡稱,是世界貿易組織用于維護公平貿易,依法保護國內產業的一種法律制度。
反傾銷:指對外國商品在本國市場上的傾銷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一般是對傾銷的外國商品除征收一般進口稅外,再增收附加稅,使其不能廉價出售。此種附加稅稱為反傾銷稅。
反補貼:指一國反傾銷調查機關實施與執行反補貼法規的行為與過程。補貼是指一國政府或者公共機構向本國生產者或者出口經營者提供的資金或財政優惠措施,包括現金補貼或其他政策優惠待遇,使其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比未享受補貼的同類產品處于有利的競爭地位。
保障措施:指世貿組織成員在進口激增并對其國內產業造成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時,所采取的進口限制措施。該措施是成員政府在正常貿易條件下維護本國國內產業利益的一種重要手段。它與針對不公平貿易的措施不同。
特別保障措施:是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利用特定產品過渡性保障機制,針對來自特定成員的進口產品采取的措施,即在世貿組織體制下,在特定的過渡期內,進口國政府為防止來源于特定成員國的進口產品對本國相關產業造成損害而實施的限制性保障措施。
技術性貿易壁壘
又稱“技術性貿易措施”或“技術壁壘”,是以國家或地區的技術法規、協議、標準和認證體系(合格評定程序)等形式出現,涉及內容廣泛,涵蓋科學技術、衛生、檢疫、安全、環保、產品質量和認證等諸多技術性指標體系,運用于國際貿易當中,呈現出靈活多變、名目繁多的特點。由于這類壁壘大量以技術面目出現,因此常常會披上合法外衣,成為當前國際貿易中最隱蔽、最難對付的非關稅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