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油荒”時。10月24日,有消息稱,安徽、江蘇、浙江、重慶等地的柴油紛紛告急,部分地區即使在兩大石化
加油站也加不到柴油。
不過,昨日記者在上海調查發現,不僅
中石化和
中石油加油站供油充足,寶山區、長寧區數家民營加油站同樣不缺油。寶山區中油華迪加油站的柴油甚至在促銷打折,7.27元/升,比7.42元/升的最高限價便宜了0.15元/升。
國內能源資訊機構息旺能源分析師廖凱舜認為,所謂的“油荒”,只是局部地區缺油,且范圍不會進一步擴大,11月中旬就可能得到改善。
有無“油荒”?
“油荒”年年有,但今年似乎比往年嚴重得多。
早在今年4月的消費淡季,市場上就曾出現過較大規模的“油荒”,在中石化和中石油滿負荷生產后,“油荒”現象才有所緩解。
半年不到,“油荒”之聲再起。記者發現,最先傳出“油荒”聲音的是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舉行的2011年年會。據報道,來自浙江、內蒙古、福建、四川等地的會員企業“心急如焚”,“面對
成品油剛剛下調價格的時機,卻無法從中石油、中石化獲得正常的成品油供應”。該委員會委會長趙友山更是表示,“有關部門若不及時監管,這一嚴峻態勢將引發大規模‘油荒’的再次出現”。
與趙友山的說法類似,大宗電子商務平臺金銀島10月24日發給記者的新聞稿稱,“華東地區‘油荒’現象蔓延至終端零售環節,主營單位自營加油站排隊現象增加,終端用戶加油困難;華北主營單位仍多實行限量政策,局部地區以停批保零為主。”
但廖凱舜對記者分析,上述情況只是部分現象,并不能概括目前的整體行情,“現在的情況更準確地只能稱為供應緊張”。
記者同樣在上海市場上調查得知,根本沒有發生“油荒”現象。昨日中午時分,記者分別在長寧區中石化加油站和一家民營加油站蹲點,并沒有發現長時間、大規模排隊加油的情況,且即使少數時間段有排隊現象,大多數車輛加的都是汽油。
“我們不缺油,包括柴油。”在接受記者詢問時,加油站的工作人員均如此回復。
國家發改委上周末公布的數據也顯示,今年1-9月,國內生產成品油能滿足需求,尤其是下半年中國進口成品油數量可能會大幅增長。
及時預防
不過,民營加油站還是有怨言。一些民營加油站對媒體抱怨稱,“目前,不可能以較低的價格批發到柴油,就算進到了柴油,也是虧損經營,因為相關部門有最高限價的規定。”數據顯示,目前很多地區的柴油批發價維持在每噸8000元-9000元之間,上周,部分地區的柴油批發價甚至破萬。
在民營加油站看來,出現如此現象的最根本原因還是在兩大石化巨頭對柴油設備的“停產檢修”。更有人認為,“此舉是石化雙雄有意哭窮的表現,因為,國家發改委在10月9日下調了國內汽、柴油批發價。”
對此,廖凱舜表示,“由于今年出現了多起安全事故,柴油設備檢修的時間確實有所加長。雖然這是無奈之舉,但還是對柴油供應產生了影響。”
而中石化卻認為,“國際
油價的強勁反彈、季節性消費需求回升及部分社會經營單位囤積居奇,造成了供油緊張的局面。”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此并不認同。他說,全部歸結為“油荒”的可能性并不大,“囤油也是有成本的,而且價格不低”。在他看來,中石化的表態更像是“脫罪”。
“‘油荒’需要及時預防。這其中,最關鍵的因素還是石化雙雄。”林伯強說,一方面,中石化和中石油要保障最基本的供應,這也是最基本的責任;另一方面,相關部門或可加強監管,打擊成品油市場中可能的囤油行為,保證正常的市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