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剛剛回落就鬧起柴油荒?浙江、內蒙古、福建、四川等地民營批發企業反映,油價下調后缺油情況并未緩解,且批發價格也更高,部分地區成品油流通已出現“斷油”。業內分析人士表示,今后一段時間“批零倒掛”現象或成為市場的常態,要實質性降低國內成品油價格必須雙管齊下。
據中華工商時報報道,目前,各地民營成品油批發、零售企業遭遇少油、缺油和無油的境遇。福建福清市魁星石油氣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永孝表示,從降價至今,油庫還未進到一點油,“中石化福建銷售公司不僅把緊了銷售大門,現在自己還直接插入用油企業,做起了自營。”
一位浙江民營批發企業老總表示,降價前,從兩大石油公司購進的零號柴油為8200元;降價后,購進的零號柴油是8240元。降價前后油價高出了40元。
對此,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會長趙友山表示,國家有關部門若不及時監管,這一嚴峻態勢將引發大規模油荒的再次出現。中商石油委針對此問題正在形成專項報告,呈送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政府部門,并期待快速扭轉這一嚴峻態勢。
據媒體報道,近期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大公司都對柴油實施了控量銷售的措施。中石化南通分公司表示,近期柴油緊張的原因,一是柴油消費進入旺季,需求量加大,二是煉油廠因檢修停產,市場投放量減少,三是為預防國際油價下滑,成品油庫存減少,四是此輪柴油零售價下降后,出現了批零倒掛的情況,市場流動資源減少。
金銀島成品油市場分析師認為,近期汽柴油價格仍將延續高位,主營方面汽油基本持穩于批發限價,而柴油銷售報價則仍與零售到位價持平。出貨政策各地受配置計劃以及惜售心態等因素影響,日均限量或更顯縮緊。
卓創資訊分析師表示,當前國內成品油仍處在需求高峰,而資源仍顯緊缺,中石化、中石油繼續嚴格控量,社會庫存整體處于低位,且陜西地煉以及山東部分地煉資源被兩大巨頭外采,在此情況下兩大巨頭擁有更多的定價話語權。如果資源緊張的狀況惡化,批發價格存在漲破最高零售限價的可能性,今后一段時間“批零倒掛”現象或成為市場的常態。
因此,要想實質性降低國內成品油價格必須雙管齊下,既要下調國內成品油零售最高限價,也要出臺相關措施加大國內成品油資源的供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