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來自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的最新消息,2011亞洲
頁巖氣上海峰會即將在滬舉行。相關專家認為,中國頁巖氣發展已走出重要的步子,在進一步的商業化進程中,應擺好自主與合作的“天平”。
據了解,由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和上海容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的2011亞洲頁巖氣上海峰會將于10月20日開始舉辦。此次會議將匯集美國、俄羅斯、日本、印度、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相關官員、金融法律界人士、大型油氣企業及專業設備技術商,通過搭建政府與民間資本、外商投資之間的溝通橋梁,促進頁巖氣行業的多方合作。
據相關業內人士的介紹,中國頁巖氣發展已在起步。統籌規劃部署全國頁巖氣勘查開發的頁巖氣“
十二五”發展規劃正在編制過程中;首批頁巖氣探礦權轉讓也實施了招標;位于四川的第一口頁巖氣
水平井開始試驗性開采。如今,擺在眼前的有兩大任務:一是摸清家底;二是發展相關的開發技術。
上海容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曉萊等業內人士說,要形成適合中國地質條件的頁巖氣
勘探開發技術,實現頁巖氣重大裝備的自主生產和制造,制定頁巖氣產業政策,明確行業的準入門檻和標準,形成有序競爭的頁巖氣發展格局,“向西方取經,是繞不開的一種選擇,但并不等于說拿來了就可以用。應該擺好自主與合作的天平。”
據了解,美國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大規模發展頁巖氣,如今已成為全球頁巖氣開采技術最先進的國家。頁巖氣的成熟技術,目前主要控制在跨國能源企業手中。在中國,第一輪頁巖氣區塊得標的國內大型石化企業,水平井開采技術約為10段
壓裂,但國際先進開采往往需達到40至90段壓裂。中國要進一步發展頁巖氣產業,聘請國際公司協助生產,是必然的。
但相關專家認為,即使與國外技術成熟的公司合作,“中國的頁巖氣開發在技術上也不可能拿來了就用”。首先需要經過技術上的驗證,因為中國與美國的頁巖氣在地質、藏
儲層上的差異巨大。只有適合中國頁巖氣開發的“自用技術”,才是“十二五”期間亟待發展的技術目標,需要在借鑒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和改良。
此外,在政策制定和環境監管等方面,也有大量的“源頭設計”要展開。周曉萊等人士說,中國是一個水資源相對缺乏的國家,而頁巖氣在開采過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高壓水,還有可能對地下水造成污染。所以,發展頁巖氣,不得不優先考慮的一大問題是,如何避免開采過程與民用及農業生產過程“爭水”。既然決定實施頁巖氣開發,就該在開采前制定并執行嚴格的監管制度,應跟蹤了解國外在頁巖氣環境監管方面的最新發展,緊密結合國內特點,及時制定有關法規和管理辦法,確保監管到位、開發可控。“中國已經開始了自己的頁巖氣布局,這已經引起了國際上的極大關注,源頭的步子一定要走穩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