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薄的工資表,有多大“殺傷力”?近日,中石化河南油田的一張工資表被泄露,竟然引發了“近千名職工在油田總部機關辦公樓前聚集要求改善待遇”的大波瀾,堪稱咄咄怪事。
這次表達不滿的,不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外人,而是油田內部“吃葡萄”的自己人,重要導火索則是一張被泄露出來的標注為“2010年個稅上交情況”的統計表單,而表單所列單位則是“河南油田物資供銷處”。根據這份表單,同一單位內員工的全年12月總計稅前收入最高數額是最低數額的45.17倍。
最讓工人們不能理解的是領導們享受的那些名目繁多的獎金,在記者獲取的這份收入明細表單中,所列出的獎金項目多達百余個,領導們每個月都會有3個左右的“得獎”機會,比如“合理化建議”、“黨政評審及親鄰獎”、“黨風廉政效能監察”、“員工禮儀答題獎”、“廉潔從業授課費”等。領導崗位獲獎頻率頗高,“一個什么兌現獎就有六七萬,我們工人一年到頭也沒有這個數”。
作為壟斷巨頭中石化下屬的石油化工企業,大家都覺得是“油水很足”的單位。現在看來,這種分配不公平也是非常懸殊的。如果是背靠背各自拿錢,恐怕誰都樂呵呵沒意見,而一旦公開透明列出來,便足以引爆各種不滿情緒。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公”,說的就是這種事兒。
捂得越緊,積蓄的能量就越大,高壓鍋就是這個原理。一旦不能合理地拔出泄氣閥泄氣,就面臨著“爆炸”的危險。這就是一張工資表,開始淪為“社會高壓鍋”的全部邏輯。按照廠方的說法,這不是罷工,只是“有部分職工家屬反映問題”,但這足以引起警惕:如果殺傷力更大一點,又能如何收場呢?
俗話說,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透明、公開是最好的監督膏、穩壓閥。收入分配改革,有千種借口萬種理由,那么,能不能先從公開透明開始做起?工資單一旦淪為見不得人的存在,它的表面就會積滿陰霾,淪為“社會高壓鍋”,充滿隱患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