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最近一次調價已有近4個月了,這期間國際原油價格也有過較大跌幅,但發改委并沒有下調汽柴油價。讓人們似乎感覺汽柴油價格漲易跌難。
首先,現有機制可能為汽柴油零售價“漲易跌難”創造了條件。以每桶90美元作為基準價,上漲4%(即達到93.6美元/桶時),符合汽柴油的上調標準,發改委會考慮調價。若以93.6美元/桶為基礎,必須要再下跌4%即跌至89美元/桶而不是90美元/桶,政府才會考慮下調汽柴油價格。若再以89美元為基準油價,只要上漲4%(即近93美元/桶),又可以符合4%的調價標準了。
其次, 國家對各地區制定了一個最高零售價,地區加油站可以在最高零售價之下,再下調8%的油價。但很多加油站根據區域石油公司的指令辦事,不得隨意降價。中石油一位汽柴油銷售合作伙伴倪先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中石化加油站占據北京、上海、浙江等非常好的地段,且周邊沒有競爭對手,消費者也只能靠這些加油站來獲得汽柴油,選擇余地非常小,因而中石化沒有必要自行降價。
此外,加油站職員也沒有促使汽柴油價下跌的動力。一位加油站職員也對本報說,雖然上級也會對一個加油站銷量做考核,但每個月銷售額變化率不是很大,也就在幾百元左右,“所以我們員工每個月的收入也都較穩定。”他稱,平時大部分同事都忙于在站上蹲點為車引道、“加油”,很少有時間出去聯絡客戶,想方設法促銷來提高銷量。相比之下,私人加油站的操作空間就更大一些。一位私營站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站里可以實行“充1萬元油卡有優惠”的活動;或者由加油站經營者向當地有關部門申請,在夜晚至凌晨的某個時間段內進行促銷。
中國能源網CIO韓曉平表示,目前國內汽柴油價“跌難漲易”的根本原因之一還是在于中國沒有開放汽柴油零售市場,“雖然有海外企業如殼牌、BP、道達爾等公司進入中國汽柴油零售市場,但它們仍然需要與中國本土企業合作,并不能實現汽柴油的自由定價和自由競爭。在這種不開放的格局下,想要汽柴油價格大幅下跌是比較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