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二期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工程的推進,八大戰略基地浮出水面。分析人士預計,2012年二期工程完工,屆時國內石油儲量將達2.74億桶。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宛學智判斷,未來的石油需求仍將保持較快增速,因此保障原油安全成為能源安全的重中之重。“中國原油進口過于依賴局勢動蕩的中東地區,原油運輸過于依賴馬六甲海峽,讓中國原油供應面臨風險,增加國內的石油戰略儲備將是應對風險的最為有效的方法。”他向本報記者分析說。
目前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50%,且仍將不斷增加,有分析認為,十二五末期我國石油的戰略儲備將超過60%。
據悉,國家二期石油儲備項目全面開工,分別位于廣東湛江、惠州、甘肅蘭州、江蘇金壇、遼寧錦州、天津、新疆獨山子和鄯善,預計2012年完成。此前的2008年一期項目四大基地已全部建成,總容量1640萬立方米,分別位于浙江舟山和鎮海、遼寧大連及山東黃島。目前三期項目也正在規劃中。
宛學智認為,目前我國的戰略石油儲備與國家對能源的依賴程度并不相稱。美國目前的戰略石油儲備達到7.27億桶原油,這使得美國不僅可以有效保障國內石油供應安全,同時還可以利用原油儲備作為武器,與OPEC爭奪國際原油定價權。而中國,尚未形成完善的戰略石油儲備,既無力充分保障國家原油安全,亦無力爭取國際原油價格定價權。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分析說,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建設耗資巨大,既包括儲備基地建設和裝備成本,也包括購油成本。在國際原油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戰略石油儲備成本將進一步上升,“政府可以嘗試建立企業石油義務儲備體系,通過市場的運作吸引資本和企業進入這一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