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永和氣田壓裂的4口井獲得日產天然氣5000立方米。這是長城鉆探公司組織施工的第二批壓裂作業總包,被甲方譽為“找到開發永和低滲氣藏核心技術”。
永和氣田位于山西省臨汾市山區,屬低壓、低滲、低豐度“三低”氣藏,孔隙度只有8%至9%,比公認的“三低”氣田蘇里格還低,滲透率只有0.1毫達西。
由于地質物性差、儲層條件不好,需要借助壓裂技術才能實現氣田規模開發。因此,從壓裂設計、方案制定到壓裂施工組織的一系列技術成為打開永和氣田產量的關鍵技術。
今年,長城鉆探積極進行技術推介,3月初被甲方確定為負責壓裂項目總包。這是長城鉆探首次進入低滲致密氣藏壓裂市場。
“如果成功,長城鉆探就會因此打響壓裂品牌。”長城鉆探永和氣田項目技術負責人王維明說。如果不成功,長城鉆探就會失去進入壓裂市場的良好機會。實施壓裂總包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稍有不慎,就會影響全局。此前,甲方2010年組織實施壓裂的4口井均沒有見到效果。
長城鉆探在不到20天時間里,完成了設計、試驗、優化設計和前期準備工作。論證會專家由甲方和意欲進入該地區技術服務市場的競爭對手組成,長城鉆探由于準備充分最終通過了4次論證。
這是長城鉆探首次嘗試壓裂總包模式。項目部要完成從前期設計、方案制定、壓裂材料組織到后期排采等各個環節的管理,僅涉及試氣作業、壓裂施工、配液隊伍的就有七八支。如此龐雜的系統工程僅由項目部4名成員協調完成。以施工用水為例,由于當地山區道路狹窄、水資源短缺,項目部需要到80多公里之外的地方運水,這對于項目部人員管理能力是個不小的考驗。
為踢好“臨門一腳”,長城鉆探做足一系列功課。首先做到“三個清楚”,氣藏構造和生儲條件清楚、儲層測錄井資料清楚、巖石性質清楚;精細方案論證做到“三個優化”,優化壓裂液配方、優化施工參數、優化工藝;做到“三個精細”,即安全、質量、施工精細。
壓裂施工中,甲方對長城鉆探進行嚴格考核,每個環節都派出監督員把關。這些監督員從前期準備跟蹤到兩口井壓裂作業各個環節,對長城鉆探整個工作流程感到滿意,認為長城鉆探各項技術標準均優于甲方提出的標準。
4月24日,長城鉆探實施的4口井一次壓裂成功,壓裂返排率達到95%。甲方認為,長城鉆探整個作業過程的壓裂工藝和施工適于該地區地質特點,增強了甲方在該地區實施水平井技術的信心。目前,壓裂后的4口井,有3口井日產氣量穩定在5000立方米。
首次進入永和壓裂市場,長城鉆探“一戰成名”。甲方隨后把8井次的壓裂工作量交給了長城鉆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