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曉哲
7月5日,國家海洋局通報渤海油田漏油調查情況,中海油渤海油田自6月4日便已開始少量溢油,油田單日溢油最大分布面積158平方公里,目前已使周圍海域840平方公里的1類水質海水下降到了劣4類。
國家海洋局通報的情況令公眾震驚。高達840平方公里海域受到污染,讓公眾對這一事件深為憂慮。同時,筆者以為,這一最新權威披露,無疑是對中海油日前 “欲蓋彌彰”的、“泄漏范圍比較小,只涉及200平方米左右”的回應,狠狠地搧了一記耳光。真相已然漸漸逼近,但中海油漏油事件還有多少“謎底”亟待揭 開?
一者,隱瞞事故的幕后推手是誰?漏油事故隱瞞如此長時間,惡劣程度令人后怕。早在今年6月4日該油田就有少量溢油,但直至上月末從微博爆 料到7月1日中海油方面才正式承認“問題”,隱瞞時間跨度竟然長達近1個月。如此惡劣令人憤然。就此,公眾有充分理由知悉,究竟是外方責任公司主使還是中 方公司“配合”?又是誰導演了這一事故瞞報,使這一真相長時間不為公眾和政府知悉?這個謎底需要進一步揭開,因為,這將關系今后的嚴厲問責。
其二,對當地漁業資源的破壞幾何?近千平方公里(840平方公里是個“保守數字”,漏油的特殊性只會擴大)的1類水質降到劣4類,該水域的魚類資源生存堪 虞。據媒體披露,山東省長島縣大欽島距離事發地中海油蓬萊19-3海上油氣田有40海里左右,早在10天前,該島一養殖企業負責人就稱,他養殖的魚類出現 死亡。此事對相關地方的漁業養殖有何影響?隨著漏油帶的延伸還會造成多大海域的漁業養殖影響?都需要相關部門以一個負責的、科學的態度予以評估。這也不應 是一個無法知悉的“謎底”,且關系事后的賠償。
其三,恢復當地海域生態的財政耗費及必要的支出,這也不應是什么“啞謎”。漏油事故之后,將涉 及極大量的財政耗費到油污治理和清除環境污染上,“堵漏”只是一個初步工作,但真正的大量的后續工作才是重點。目前,尚未正式向地方政府通報,但在隨后的 清污和恢復生態工作中又需要地方政府大力配合,以及地方財政、人力、物力的支撐。這些,都關系民生和社會公眾利益,有關方面沒有任何理由再行推諉。漏油事故和瞞報的教訓已極為深刻,有關方面也只有痛定思痛、深刻反思并積極正面應對,才有可能最大限度挽回惡劣影響和慘重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