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記者宗 鋼報道:以打造上游“長板”為己任的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緊緊圍繞消除中國石化重點探區石油工程技術“瓶頸”,把科技攻關與成果轉化緊密結合。兩年來,該院重大科研項目完成率100%,優良率100%,十大工程技術獲重大突破;及時推廣應用科技新成果,使塔河、普光、元壩等重點地區鉆井周期縮短20%以上,深井提速效果顯著,固井質量大幅度提升,有力地推進了油氣勘探。
長期以來,深井超深井工程技術“瓶頸”,成為制約石油勘探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為了打造上游“長板”,集團公司于2009年6月組建成立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肩負中國石化石油工程技術“參謀部”、石油工程高新技術“研發中心”和“支持中心”重任的工程院,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一手抓科技隊伍組建,一手抓科技研發和新成果轉化。兩年來,該院緊緊圍繞消除中國石化重點油氣勘探區域——塔河、普光、元壩、官渡等地區石油工程技術“瓶頸”,依靠思路創新和技術創新,與油田企業緊密結合,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關。由該院牽頭組織的國家“863”項目和兩項國家重大專項課題,圓滿完成了“十一五”攻關任務。超深井技術研究方面,取得了鉆井工藝及工具、高溫高密度鉆井液及水泥漿等13項創新成果,新成果的及時應用,使塔河、普光、元壩等油氣田的鉆井周期縮短20%以上,鉆井成功率達100%;在海相碳酸鹽巖井筒關鍵技術研究上,取得了酸性環境套管強度設計、化學觸變、乳膠防氣竄水泥漿等7項創新成果,使川東北地區鉆井周期縮短25%以上。針對元壩、川西地區深井提速技術難題,該院與油田企業和施工單位緊密合作,通過開展一系列攻關研究,使鉆井速度顯著提高。針對油氣田存在的復雜工程技術難題,該院有針對性地開展科技攻關,在高溫高密度鉆井液、高密度與低密度水泥漿、EM-MWD絕緣天線、大尺寸膨脹波紋管、射流旋轉沖擊器使用、特種固井工具研發、儲層改造等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同時,該院還致力于強化技術服務,先后與西南、西北、東北、華北、華東石油局和國勘、國工等企業建立了戰略伙伴關系,形成了“三北一川一海外”的技術支持和服務格局。在西北油田巴麥地區,該院固井質量合格率達100%,優良率達90%,解決了長期困擾油田的老大難問題。該院還大力支持中國石化海外油氣勘探,在伊朗和沙特提速配套技術、緬甸MPD技術、復雜地層堵漏技術、敘利亞T油田酸壓技術研發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面對國外的技術封鎖,工程院加快石油工程高新技術產品的研發,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固井工具系列、油田助劑等優勢產品,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該院十分重視學術研究,有9項科技成果通過省部級成果鑒定,整體達到國際先進,部分達到國際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