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原油等大宗商品走出一波波瀾壯闊行情,白銀黃金原油等市場多頭風向標紛紛大跌。由于美元缺乏基本面良好數據的指引,資金并沒有加速進入美元市場,市場心態有望企穩,原油短期內或迎來一波修復反彈行情。
筆者認為油價這次下跌主要是去杠桿化的效應引起的。從2011年11月美國第二輪寬松貨幣政策實施后,石油投機基金凈多持倉,從此前的5萬手一舉邁上16萬手。這一狀況持續3個月,之后非但沒有像以往那樣平倉回吐后重新換手再伺機炒作,反而又借針對利比亞的軍事打擊事件,將凈持倉推到27萬手高位。但近期由于沒有新資金的進入,投機商平倉獲利了結、回籠資金也隨之來臨。
外部因素方面,白銀市場接連提高保證金水平,多頭不得不去杠桿化,平掉一部分倉位。市場又缺乏新鮮血液,導致原油獲利回吐行情加劇,出現高位大幅下挫。
從宏觀面來看,近期各央行或將維持之前態度,美聯儲加息仍然無期,歐央行謹慎,中國修“池子”的腳步或將放緩。從基本面數據觀察,美國經濟恢復低于市場預期,包括之前公布的4月工業產出、營建許可,新屋開工數據均不及預期值。疲弱的數據再度拖累美元指數下行,當前面臨重要的壓力關口76.00美元,倘若不站穩該處,階段性的震蕩走勢在所難免。當前美元強勢或只是圍繞歐債務問題的被動上行,在無明確貨幣政策轉向之前,不具備持續持續上沖的動能。
展望原油后市,我們認為原油上半年突飛猛進的行情或將告一段落,主要原因是短期內奧巴馬面臨選舉的壓力。美國大選在即,油價飆升將使得奧巴馬政府十分被動。上半年汽油價格從2美元大漲至4美元每加侖,高油價、高食品價令美國通脹率突破3%。盡管美聯儲的政策標的是排除油價、糧價后的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但美國大眾根本不在乎核心CPI與CPI的區別,只知道自己的購買力每況愈下,選民手上不僅握有選票而且還把握著美國經濟走勢的微觀方面,事實上美國的消費信心已經出現回落。美國原油商處于強勢地位,指望美國汽油零售價格自動下降可能性偏低,美國政府和貨幣當局只能在言語上唱空,估計會引導美元有限度的反彈,以抑制油價的飆升。
后市可以用來支撐美元的題材有:美國較強的經濟數據、歐債危機引起歐元弱勢、市場風險偏好下降。接下來可能會影響原油市場的題材,有歐佩克表態、美國加大本土原油開采力度、歐元債務問題繼續發酵等。筆者認為目原油價格的合理范圍應該在每桶95美元左右,加上過度貨幣發行所帶來的流動性因素,油價可能被再墊高10美元,比這更高的油價,則似乎難以用基本面因素來解釋,原油在105美元-110美元高位之上風險性陡增。
(作者系廣發期貨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