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大慶油田高含水后期4000萬噸以上持續穩產高效勘探開發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這是大慶油田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一次有力驗證。
大慶油田開發至今,主力油田綜合含水率已高達92%以上,穩產難度越來越大,技術要求越來越高。
針對這種情況,大慶油田堅持“三個方向”,即“常規技術常用常新、成熟技術完善配套、儲備技術加快攻關”,并堅持集中方向、集中隊伍、集中投入、集中精力、集中攻關“五個集中”,組建成立了聚合物驅和復合驅兩大項目部,主要領導親自部署、指導和參與,有關副總師擔任項目長,抽調專人從事項目研究工作,優化資源配置,整合研究力量,進一步加快重大核心技術的創新步伐。
在投入保障上堅持科技優先,以不斷提升的軟硬件建設水平促進科技自主創新。
近幾年,大慶油田科技投入逐年增長,“十一五”累計投入科研經費80億元,確保了重大配套技術攻關的需求。同時,圍繞加強研發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了三次采油等5個集團公司先導試驗基地,5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6個油田重點實驗室。2010年,大慶油田投入專項資金,在各采油廠開辟產量規模達200萬噸的水驅綜合治理示范區,著力建設開發試驗田、技術集中地、攻關主戰場,實現了示范區“產量不遞減,含水不上升”,探索老油田精細挖潛的有效途徑。
在科研管理上堅持規范運作,以體制機制創新確保科技自主創新。為適應油田科學發展的需要,大慶油田修訂完善了八項科技管理辦法,從科研立項、組織實施到驗收考核,形成了一套規范高效的管理制度體系。在立項上嚴格把關,堅持科研服從生產,重在解決實際問題,壓縮一般項目,突出重點項目,油田接轉項目減少36%,新開項目減少50%。在運行上推行課題制,對重大項目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建立形成了責、權、利相統一的運行機制。在政策上強化激勵,技術人員可通過承擔科研課題拿酬金,通過取得“高含金量”成果獲重獎,通過科研成果轉化得提成,核心骨干還可享受技術津貼,調動和激發了科技人員的攻關熱情,加快了重點項目攻關進程。
大慶油田在隊伍建設上堅持發揚“三超”精神,以培養一流人才隊伍帶動全員科技創新。大慶油田大力弘揚超越權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三超精神”,引導和激勵廣大科技人員在質疑挑戰中探求真理,在大膽探索中破解難題,在不斷突破中歷練成長。同時,建立從技術骨干、技術帶頭人、技術專家到資深專家的四級成長通道,采取定期舉辦學術報告會、實行職業導師培養制度、選派優秀人才外出學習深造等方式,進一步加大高精尖人才培養力度,初步建成了一支以技術專家和學術帶頭人為主體的2500人規模核心人才隊伍,帶動了全員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近5年來,大慶油田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成果5項,省部級科技獎勵成果220項,公司級科技獎勵成果1095項,確立了1500多項核心技術,泡沫復合驅油技術在美國、英國、俄羅斯、加拿大等國家申報了發明專利。無論在解決勘探開發難題的關鍵技術上,還是“走出去”的優勢技術上,大慶油田都取得重大突破,核心競爭能力顯著增強。
“十二五”期間,大慶油田將以實現“高效益、可持續、有保障”的4000萬噸持續穩產為中心任務,在培育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優勢技術上實現新突破,力爭在建設創新型企業、提高石油企業核心競爭力中,再次以突出成績,不斷提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繼續發揮我國第一大油田自主創新的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