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全國近一半數量的加油站、占據1/4煉油能力的民營力量是中國成品油市場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近期無論民營加油站還是民營煉廠都面臨著“生存”危機,這對當前我國成品油供應發出“預警”信號,今年尤其是夏季消費旺季,仍需防范“油荒”復發。
“批零倒掛”再現
進入4月,國際原油價格整體價格水平較3月再上新臺階。距上次成品油調價(4月7日)僅隔了十余個交易日,中國成品油調價所參照的三地原油價格加權平均變化率再度觸及4%的調價紅線,市場對5月份國內成品油調價預期再起。在此背景下,國內成品油批發價格被逐步推高,成品油批發價和國家最高零售限價同價甚至“批零倒掛”的現象再度浮現。
與此同時,在批發價格行情看漲的背景下,批發環節囤油惜售也成了較為普遍的市場行為。4月2日重慶涪陵成品油商會“上書”重慶市相關部門稱,中石油、中石化兩大石油公司已經1個多月不給民營加油站供油,逼得民營加油站無法生存。
在進貨價過高且缺貨的雙重打擊之下,不少民營加油站面臨著關停歇業的風險。擁有著加油站業務的河南中太石化有限責任公司供應部部長馮念江表示,現在民營加油站即便能夠買到油,但是進貨價格太高,加油站沒有利潤,經營積極性也不大。
民營煉油廠再現“檢修潮”
事實上,除了民營加油站面臨生存挑戰之外,民營煉廠也陷入了高成本之下被迫檢修停產的尷尬境地。據能源研究機構息旺能源統計,第一季度最主要民營煉油群體山東民營煉廠平均開工率為44.3%;而到4月中旬開工率降至38.2%。
山東壽光魯清石化有限公司經理侯莊濤告訴記者,原料成本太高,眼下每加工1噸油要虧損150元,山東很多民營煉廠都被迫停產檢修,等到煉油盈利窗口重新開啟時再重啟裝置。
復旦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力波表示,目前國家對成品油銷售價格控制力度加大,國內煉廠可能難以向下轉移原油上漲的成本。對于產業鏈條完善的中石油、中石化而言,可以通過調節上中下游的利潤分配,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煉油廠的經營壓力。但是對于缺乏上游原油資源的民營煉廠而言,則只能單邊承受原料價格上漲帶來的陣痛。
今夏仍需提防“油荒”
“目前中國民營加油站數量占全國加油站總數的近50%,民營煉廠煉油能力占全國煉油能力1/4。”中石油規劃總院市場營銷所高級工程師丁少恒告訴記者,如果民營這部分供應源關閉,中石油、中石化將面臨嚴峻的保供壓力。
息旺能源研究總監廖娜認為,隨著各地“十二五”規劃項目陸續開工,今年成品油需求將持續旺盛,而新建煉廠主要集中在2012年-2013年才能投產,年內新增產能并不多,成品油供給彈性較小。此外,今夏華東地區電力供應緊張依然難緩,可能催生大量柴油發電需求,加重柴油供給壓力。如果民營加油站及煉廠出現的問題持續演化,將影響到我國成品油市場的供需平衡,今夏可能出現“季節性”油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