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員工加快完井搬遷速度。呂殿杰 攝 |
而就在兩年前,在同一區塊、同地質條件情況下,要完成這種工作量,還要多花2倍至3倍的時間。鉆井周期緣何大幅“跳水”?
哈拉哈塘區塊是塔里木油田加快落實碳酸鹽巖300萬噸產能的主產區。這一區塊首批探井就展現出日產300多立方米油氣和91%鉆井成功率的喜人前景。然而,碳酸鹽巖一直是石油勘探開發領域難啃的“硬骨頭”。鉆井提速前,該區塊一口井的鉆井周期約190天,投資大、成本高、效益低。為縮短鉆井周期,打出高效井,塔里木在這一區塊開展規模化提速活動。
鉆井提速,理念當先。塔里木油田創新鉆井管理,首次在哈拉哈塘區塊推行區塊總承包,實施計劃部署、地質工程、鉆井―試油―試采一體化的模式。在甲乙方、企地協調中,區塊總承包模式產生了潤滑劑的功效,使鉆前征地時間由原先的平均25天減少為10天,形成以鉆井為龍頭、其他專業及時跟進的態勢,提高了鉆井時效。
“總包”模式,甲乙共贏。區塊總承包帶給承包商更大的自主權和營利空間。為此,承包商強化了專業技術設備和人才配備,避免層層分包、層層“扒皮”的弊端,保障鉆井質量、速度和安全,鉆完井實現“無縫”銜接,鉆前時間平均縮短15天,鉆井時效達95%以上,完井周期從190天縮短至90天以內。
鉆井加速,創新制勝。井身結構優化助推了哈拉哈塘區塊鉆井提速。塔里木油田科技人員分析了哈6井、哈7井等多口井地層數據,并選擇哈701井等6口井進行優化井身結構試驗,采取將原方案的四開三層套管優化為三開兩層套管。少下一層技術套管,既節約了鉆井成本,又縮短了鉆井周期,還使碳酸鹽巖勘探獲得持續突破。其中,哈701井用不到20天時間鉆至4500米。
趁熱打鐵,破解難題。針對長裸眼段的“防斜打快”難題,塔里木油田優化鉆井工藝,以“直螺桿+個性化PDC鉆頭”代替過去的鐘擺鉆具,實現長裸眼段的提速和井底位移的受控。同時,后續推廣應用的多功能防硫四通和液面檢測儀等技術,使鉆井工藝日趨完善,為縮短完井周期奠定了基礎。
哈拉哈塘區塊鉆井周期統計分析顯示,從0至5400米的鉆井時間僅為30天左右,而二開下部井段5400米至6600米井段,周期長達50天至70天。經研究分析認定,該井段巖石研磨性強、可鉆性差,對于常規“直螺桿+個性化PDC”的確“力不從心”,平均機械鉆速每小時不到2米,是哈拉哈塘區塊鉆井提速的“卡脖子”井段。
塔里木油田科技人員通過優化PDC鉆頭選型和設計,選用適應較高轉速的新型PDC鉆頭和最優鉆井參數,并首次使用“減速渦輪+PDC”等鉆井方式,提高了鉆頭進尺和機械鉆速。
2010年,哈拉哈塘區塊第4輪鉆井完井周期基本控制在90天以內。其中,哈15―1井僅用71天就鉆至設計井深6710米,刷新了哈601―6井創造的哈拉哈塘區塊78天鉆井紀錄。
鉆井周期銳減100多天,等于多打一輪井。隨著對地層認識的加深,塔里木油田有了一整套有利于提速的工藝技術和規范。目前,這個公司針對哈拉哈塘區塊37口井,瞄準二開下部5400米至6600米井段,尋求鉆井30%的提速空間,力爭使哈拉哈塘區塊完井周期從90天減至70天,實現一年打3輪井向4輪井的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