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倫特原油期貨4日自2008年8月1日以來首次升破121美元/桶,因新的石油供給擔憂彌漫市場,市場關注近期新的月度石油供需前景預期。
綜合媒體4月5日報道,近日利比亞內戰和中東緊張局勢加劇的憂慮引發新的石油供給擔憂,ICE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4日自2008年8月1日以來首次升破121美元/桶,ICE布倫特原油期貨的2011年第一季度平均價格創出了歷史同期新高。
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執行總裁田中伸男(Nobuo Tanaka)4日表示,如果油價一直維持在當前高位,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令人堪憂。但他稱,各國政府還不需要動用緊急石油儲備。但一些分析師認為,歐洲煉油廠季節性設備檢修導致的原油需求降低將幫助緩解利比亞每日石油出口減少約100萬桶的影響。
國際能源署、歐佩克和美國能源情報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3月均預計,第二季度全球石油需求將創出歷史同期新高,但較第一季度溫和降低。不過,這些預期沒有考慮日本3月11日地震和海嘯的影響。日本受損的核電廠和一些煉油廠仍處于關閉狀態,而其未受影響的核電廠和煉油廠則增加了發電量和煉油量。
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Mahmoud Ahmadinejad)4日預計,原油價格將創出150美元的紀錄新高。內賈德稱,目前油價由政治局勢左右,而非市場。伊朗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簡稱:歐佩克)的第二大石油生產國。
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分析師Michael Wittner表示,地緣政治因素對油價的提振幅度為15-20美元。他不認為油價將開始新一輪漲勢,而是可能在110-125美元的新區間內整理。
摩根大通(JPMorgan)的分析師們則認為,ICE布倫特原油期貨未來一個季度可能升至130美元。市場仍擔心尼日利亞選舉帶來的緊張局面可能促使反對派再度襲擊石油設施,令尼日利亞石油出口受阻。1月份美國進口的原油中11%來自尼日利亞。
另有分析師警告稱,如果日本經濟出現顯著持續的滑坡,作為其最大貿易伙伴的中國可能受到拖累。與此同時,原油需求繼續強勁增長將意味著沙特阿拉伯及其他海灣石油國家需要增加產量。但這是一把雙刃劍,因為產量增加將使歐佩克閑置產能減少,從而可能支持油價進一上漲,直到升至需求受到抑制的水平。
國際能源署、歐佩克和美國能源情報署將于4月12日公布新的月度石油供需前景預計,交易員們將密切關注這些預期,并從中尋找短期交投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