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為“汽車與百姓爭玉米”導致國內今年上半年首次出現玉米凈進口狀況,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已上書國家發改委,呼吁立即叫停國內的玉米制乙醇汽油項目。在這種情況下,纖維素乙醇、生物柴油、林油一體化等非糧生物液體燃料再次成為業界熱議的焦點。
既能產油又能吸碳
減排效果明顯
截至8月14日,上海世博會累計參觀人數已突破4000萬人次。其中,最佳實踐區“滬上·生態家”的微藻除碳欄桿和微藻屏風給許多參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當了解到微藻具有吸收二氧化碳、提供氧氣、美化環境等作用時,不少參觀者都有了在自己家也養一面微藻屏風的想法。據了解,微藻除碳欄桿和微藻屏風正是我國民營企業新奧集團利用第三代生物質能技術——微藻生物燃料的相關技術功能制作而成的。
生物質能可以轉換為多種終端能源如電力、氣體燃料、固體燃料和液體燃料,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包括生物柴油、燃料乙醇在內的生物質液體燃料。相比用玉米等糧食制作的第一代生物燃料和用秸稈等制作的第二代生物燃料,微藻生物燃料不僅不與糧爭地、生產生物燃料,還具有吸收二氧化碳、提供高純度氧氣等優勢。
與麻風樹、黃連木等其他非糧食生物質相比,藻類具有分布廣泛、油脂含量高、環境適應能力強、生長周期短、產量高等特點。有數據顯示,微藻的單位產油量是玉米的數百倍,每公頃可產1.5萬至8萬升生物柴油。而且,利用微藻生產的生物柴油品質也非常好,而且可以直接添加使用。
近日,全球首架純藻類生物燃料“綠色”飛機上天。歐洲宇航防務集團發言人庫爾塞利·格雷戈爾稱,據廢氣排放檢測數據顯示,海藻燃料排放的氮氧化物比傳統航空煤油少40%,碳氫化合物少87.5%,生成的硫化物則更低,其濃度僅為傳統燃料的1/60。更重要的是,海藻生產的生物燃料與現有飛機的兼容性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