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華:裝備制造業形式與發展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10-04-02 全球石油網 關注度:0]
摘要: 工信部裝備工業司重大技術裝備處調研員王瑞華
王瑞華:各位來賓,大家好!很高興參加今天的論壇,應大會的邀請,我受裝備工業司委托,在這里向大家就裝備制造業目前面臨的形勢以及十二五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思路,跟大家一起進行交流、探討。
...
工信部裝備工業司重大技術裝備處調研員王瑞華
王瑞華:各位來賓,大家好!很高興參加今天的論壇,應大會的邀請,我受裝備工業司委托,在這里向大家就裝備制造業目前面臨的形勢以及十二五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思路,跟大家一起進行交流、探討。
第一個,裝備制造業面臨的形勢。我們在經濟危機沖擊和影響下,整個世界經濟結構進一步調整,這對我們裝備制造業發展構成了嚴峻的挑戰,也帶來一些發展的機遇。總體來講,現在裝備制造業面臨五個方面的深刻影響。首先是高度依賴國際市場難以持續,進一步擴大內需存在的制約,從我們現在來講,未來一段時期,全球總需求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將有所下降,由于國際市場的萎縮,難以在短期內改變,因此裝備工業出口很大程度回升難度是很大的。外需萎縮形成的缺口很難靠國內市場消化,這樣的話,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國內消費。
第二外因是擴張模式難以持續。長期以來,我國的裝備工業主要是依靠資源要素投入實現發展,中低端產品產能嚴重過剩,大量落后產能急需淘汰,高端產品研發能力薄弱,處于全球產業鏈分工中的低端形勢難以在短期內扭轉,供求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在金融危機沖擊下這些問題更加突出。
第三個影響比較突出的是資源和環境制約的因素,后金融危機的時期,歐美發達國家大力推進以高能效、低排放為核心的低碳革命,著力發展低碳技術,并對產業、能源、技術、貿易等政策進行重大調整,推動形成碳交易、碳關稅等規則和準則,利用新的科技優勢發展新的模式,在未來的經濟中進一步發揮它的主導作用,近年來,我國裝備工業雖然在節能減排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但是技術上還有很大的差距。
第四個是發達國家再工業化。隨著金融危機的沖擊程度不斷加深,發達國家回歸實業的態勢也逐漸增強,對我們向高層次產業轉移也有一定的影響。
第五是新興技術層出不窮,裝備工業發展的方式也需要改變。去年以來,國際上一些大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推動新一代網絡和技術,信息技術的深度應用,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隨著裝備制造業的不斷融合,不斷向技術領域的滲透,我們下面就需要往產業鏈的兩端轉移,也就是說研發和流通環節。針對這樣的影響,我們下一步的總體思路,也就是我今天給大家簡單匯報的我們前期組織一些科研院所對我們目前裝備制造業存在的一些問題、面臨的形勢,在十二五,如何進行調整改革,主要的重點做了一些研究,離發展規劃可能還有一定的距離,因為規劃是今年上半年才開始正式起草,現在把前期的一些研究想法給大家介紹一下,能夠對各位在今年本單位的發展和今后規劃的制定中有一些啟發。總體來講,我們研究過程中發現,總的裝備制造業目前主要的情況是大而不強,我們的產業規模大,產品數量也比較多,但是總的來講,在強的方面,存在著幾個方面的問題:如品種質量方面、效率效益方面、國際競爭力方面,這些都是制約我們的一些主要因素。要想成為世界制造強國,主要應該有幾方面的條件,一個是自主創新能力要強,要掌握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較強的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能力和水平。第二是要有一定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知名企業和知名品牌。第三是要具有高端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率要提高。第四,我們的基礎配套能力要有大幅度提升,這是我們就前期對如何做強做大裝備制造業,在幾個方面要努力的方向。總體來講,十二五,我們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思路和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新興工業化道路,以發展方式、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實施調整轉型、創新升級的戰略。調整轉型主要指的是要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切實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是產業技術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推進發展方向轉變重點是推進發展動力,要由投資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要素投入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技術結構要由中低端向高中端轉變,企業由小而弱向大而強轉變,這就是我們前期對調整轉型,主要是幾個方面要有所側重的。
二是要創新升級。在創新升級里,要大力推進自主創新,促進產業優化升級,要把加強科技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努力突破產業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加快形成自主技術標準品牌,大力推進傳統產業向高端化、高新技術產業化、產業集聚高度化、構建現代裝備制造體系,這是我們總的十二五發展的想法。
這里有幾個基本原則,第一是要把推進自主創新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自主創新能力是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充分發揮科技先導、科技引領、科技支撐的作用,提高科技創新的主動性,為后危機時代搶占先機做好技術儲備。要緊緊圍繞掌握核心技術,創建自主品牌,整合科技資源,突破制約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加快由生產制造價值鏈中低端環節向研發設計、市場營銷、品牌、服務等價值鏈的高端環節延伸,提高全球價值鏈中的分工地位,塑造我國產業國際競爭新優勢,推動裝備制造業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軌道。
第二個原則就是把技術改造和推進兩化融合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技術改造是保增長、調結構的有效結合點,是實現企業技術進步,素質提升最有效、最直接的重要手段,要緊緊抓住節能降耗、環境保護、品種質量、裝備改善、安全生產等薄弱環節,引導企業把技術改造同結構調整、兼并重組、自主創新有機結合起來,切實應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第三個原則要把兼并重組作為調整產業結構的主攻方向,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有利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產業競爭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總之要堅持控制增量與優化存量結合,建立健全落后產能退出機制,推動企業兼并重組。
第四個原則是提升基礎配套能力,把它作為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任務。現在我們目前裝備制造業總的來講,技術配套能力是比較薄弱的,所以我們準備要依靠重大科技專項加快突破基礎制造裝備配套件以及工藝的核心技術,利用主機制造帶動核心部件的發展,促進重大裝備關鍵零部件的發展,要通過建設行業共性技術平臺,提升配套產品的技術水平。
第五,把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搶占國際競爭制高點的重要舉措。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新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是世界經濟從根本上走出金融危機影響的必然要素,更是我國應對未來競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要圍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把握方向,加快發展節能、新能源汽車、海洋工程裝備、高技術船舶、通用飛機、支線飛機、高速軌道交通設備、新能源節能環保設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裝備工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四是我們結合前面講到的結構調整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制定了五個方面的重點任務:
第一、要推進產業優化升級。這里主要有幾個方面:
首先是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提高整體素質,進一步梳理產品類別,分年度確立裝備領域,緊緊圍繞開發品種、提升質量、清潔生產、節能降耗、安全生產、兩化融合等幾個方面,廣泛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對傳統裝備企業進行改造提升,鼓勵企業結合產品結構調整,兼并重組等等,推動裝備制造業整體素質躍上新臺階。
其次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實現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分期分批選擇大中型企業,實施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示范工程,率先實現由生產型企業向生產服務型企業轉變,發展從事系統集成和設備成套的集成商,培育具有工程承包能力的工程公司,實施供應鏈管理優化,推進產業實現敬意生產,建設區域物流配送中心,發展新設備的維修、改造服務,培育再制造產業,推廣工程機械企業融資助貸的模式,鼓勵開展融資助貸和金融助貸。
三是加快企業兼并重組和產業集聚基地的建設,提高產業集中度和集聚化發展,積極推進企業實施跨地區、跨所有制、跨行業的兼并重組,培育形成具有設備成套、工程種承包、國際貿易、投融資能力的大型企業集團。鼓勵基礎零部件、元器件等配套產品生產企業,大力開展專業化兼并重組,形成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專精特新的專業化生產企業,積極穩妥地推進優勢企業的境外并購,充分發揮產業集聚的作用,培育建設一批符合新興工業化要求,特色鮮明的裝備產業基地。
四是推行兩化融合,實現制造模式轉變,選擇一批重要裝備作為示范,融入嵌入式技術、傳感技術、軟件技術、網絡技術,實現信息技術與機械技術的深度融合,使這些裝備的功能、性能、參數大幅度提高,同時在企業大力推進設計制造數字化、制造過程智能化、管理網絡化。
五是推行節能減排與綠色制造。推廣先進制造技術和清潔生產方式,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生產效率,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大力發展高效、節能、小污染排放的工業鍋爐、內燃機、電機、風機、水泵、變壓器、電爐等等,這是說的第一個主要任務是推進產業優化升級。
二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這里首先要實施科技重大專項,做好頂層設計,創新運行模式,重點抓好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大飛機、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裝備等四項國際科技重大專項的實施,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改變高端裝備依賴進口的局面。
第二加速重大成套裝備高技術裝備及高技術產業所需裝備的自主化,加速清潔高效發電設備,超特高壓輸變電設備,大型引進成套裝備,大型石化和石油鉆采等裝備的自主化進展。
第三,加強共性技術研發和公共平臺建設,建立健全國家實驗室、國家工程中心、大型企業技術中心,完善裝備自主創新體系。
第四,完善裝備制造業標準,貫徹實施工業標準化戰略,建立健全標準體系,加快形成一批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和技術產品標準,逐步形成一批行業準入條件和一批行業生產條件的基本要求。
第三個任務是夯實產業發展基礎。重點解決基礎關鍵零部件發展滯后的問題,基本滿足主機及設備成套發展的需要。
第一、實施大型鑄鍛件、基礎部件、加工輔具、特種原材料等配套產品的自主化工程,開展產業化專項研究,提高高端產品成品率,實現國內自主配套。
第二,實施關鍵基礎零部件的振興專項,針對軸承、液壓件、氣動元件、密封件、緊固件、齒輪六大類關鍵零部件的專業,加大技術改造,加強自主研發引導力度,加快企業兼并重組,加緊發展現代制造的項目,建立科學有效的產業結構,實現產品優化升級。
第三,提高中高檔模具制造水平,針對中高檔轎車的覆蓋件模具,大型及精密復雜塑料模具等,解決精密設計制造技術。
第四是加強基礎工藝條件和集聚化建設和技術研究。
第四大任務是大力培育新興產業。
新興產業主要特征是市場空間大,對裝備制造業國民經濟能起到支撐作用,處于產業的成長初期,產業發展潛力大,我們想,在現有的裝備制造業產業里重點選擇幾項關鍵的一些產業,夯實基礎技術,主要有幾個方面:
一是新能源的發展發電設備,重點實現百千瓦級以上核電設備的自主化,兆瓦級以上的光伏發電自主化,以及要實現2.5兆瓦級以上的陸地風電機組、3兆瓦級以上海上風電機組和關鍵技術的自主化,力爭實現規模化商業應用。
二是智能電網及設備,發展特高壓輸變電設備,智能電網設備,分布式電網設備、智能配電設備、智能用電設備及巨型儲能設備。
三是海洋工程設備,重點發展新型自升式鉆井平臺等海洋工程裝備,海洋工程動力及傳動系統等配套設備,深水海洋油氣鉆采裝備,形成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新興產業。
另外,也要大力發展節能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設備,要發展大氣治理設備、城市及工業污水污泥處理,危險固體廢棄物的處置設備等等。
第五大任務是做強做大優勢產業,通過實施精品工程計劃,培育大型龍頭企業計劃,爭創知名品牌計劃,扶持一批具有明顯優勢的產業和大型龍頭企業,通過加大創新投入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提高品牌的影響力,使這些業位居世界前列。這些產業的重點,比如目前有基礎的清潔高效發電設備、輸變電設備、煤炭中采設備、軌道交通裝備、工程施工機械、農業機械、起重機械等等,這些是我們已經有一定的基礎并在競爭中有一定優勢的產業,今天是石油石化裝備設備的發展論壇,我們按照國家要求,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做十二五發展規劃,這里可能有一些專項規劃跟大家密切聯系,比如說專項規劃里有一些海洋工程裝備,這個要列入到新興產業里。另外在做規劃過程中,前期一些基礎和今后的發展結合國內幾大領域的需求,進一步論證,這個一旦列入到國家支持的領域范圍內,在十二五期間,無論是在政策、資金支持的力度,都會有很大的提升。
今天借這個機會,就簡單給大家匯報一下我們前期的研究思路,可能在上半年做規劃的過程中,還會有一些調整,但是總的原則、大的基本思路和重點要完成的幾大任務是不會變的,可能有小的調整,尤其是像咱們列入到新興產業的海洋裝備的一些方面,可能會進一步拓展深入,隨時請大家關注我們的網站。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