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對靖江的認識僅限于“肉脯”和“蟹黃湯包”。現在,造船已成為靖江這座濱江新城的一張嶄新名片。
靖江,是江蘇省船舶出口基地,也是全國最大的民營造船基地,從這里駛出的船舶占全球的4%、全國的13%、江蘇的40%。2009年,全市船舶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90億元,同比增長14.56%,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3成。全市造船完工量近500萬載重噸、交船90艘,同比分別增長59.98%、24%,承接新船訂單112.27萬載重噸。
一個產業鏈條完整、產業布局集中的船舶產業集群,正在靖江崛起。
錯位發展形成競爭互補優勢
驅車從錫澄高速公路向北,經過江陰長江大橋,進入靖江市。
遠遠望去,長江北岸、大橋西側,酷似“褲衩”的大型龍門吊高高聳立,建造中的大型集裝箱船、散貨船等正在碼頭進行卸裝。
“我們根本不用搶訂單,因為造的船不同。”站在新世紀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的工地上,看得見不遠處的新揚子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的巨型龍門吊。新世紀相關負責人很自豪地告訴記者,合理分工、錯位發展讓靖江造船業的這輪跳躍完成得近乎完美。目前,幾乎所有靖江造船企業手頭的訂單都排到了2012年,新世紀、新時代、新揚子、東方重工等造船企業手持船舶訂單2062.16萬載重噸。
從只有中小規模的造船企業,到如今全國舉足輕重的船舶產業集群,靖江集群發展產業的實踐受到了各界的關注。
縱觀國際市場,日韓造船遙遙領先,近看國內,北有大連重工、南有上海外高橋,再加上上海長興島、廣州龍穴、浙江金海灣等一批新投資興建的造船企業,可謂強手如林。靖江船舶業何去何從?2004年開始,靖江將造船策略放在“抓大放小”、“扶持4大骨干企業,走專業化造船道路”上,目標是打造完整的造船產業鏈。
在打造靖江船舶集群的過程中,靖江主動與上海、大連等國內造船基地錯位發展,把10萬噸以下油輪、散裝貨船以及4000標的集裝箱作為自己的發展重點,不比規模比特色。造船企業則各自發力,將優勢集中在不同領域:新世紀、新時代以生產大中型散貨船、油船為主體,造船噸位在11萬噸以上;新揚子以制造集裝箱船為主;東方造船則搶占起重工程船、多用途船的制造領域;而一些船舶企業則以拆解船舶為主要業務。
顯然,“錯位、聯船”出海,讓靖江船舶業都嘗到了甜頭,由散裝船、油輪、集裝箱、特種船、超大船等組成的“聯合艦隊”蔚為壯觀。目前,新世紀在世界造船排行榜中名列第13位,新揚子也躋身全國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