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誘人的海洋能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10-01-18 全球石油網 關注度:0]
摘要: 海洋能的概念
海洋能,顧名思義,由海洋中的海水所產生的能量,都可視為海洋能。海水的漲落潮運動所攜帶的能量由兩部分組成:海水的垂直升、降攜帶的能量為勢能,即潮汐能;海水的流動攜帶的能量為動能,即潮流能。海面在風力的作用下產生的...
海洋能的概念
海洋能,顧名思義,由海洋中的海水所產生的能量,都可視為海洋能。海水的漲落潮運動所攜帶的能量由兩部分組成:海水的垂直升、降攜帶的能量為勢能,即潮汐能;海水的流動攜帶的能量為動能,即潮流能。海面在風力的作用下產生的波浪運動所具有的能量稱為波浪能。海洋中由于海水溫度、鹽度的分布不均勻而產生的海水密度和壓力梯度,或海面上風的作用等產生的海水方向基本穩定的流動,稱為海流能。在低緯度地區,海洋深層、表層海水之間的溫度差的形式所儲存的熱能稱為溫差能。在沿岸河口地區,由流入海洋的江河淡水與海水之間的鹽度差(溶液的濃度差)所蘊藏的物理化學能稱為鹽差能。
海洋能究其成因,除潮汐能和潮流能是月亮和太陽引潮力的作用產生的以外,其他均來源于太陽輻射。海水是一個龐大的蓄能庫,只要有海水存在,海洋能永遠不會枯竭,所以人們常說海洋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新能源,而且開發海洋能不會產生廢水、廢氣,也不會占用大片良田,更沒有輻射污染。因此,海洋能被稱為“21世紀的綠色能源”,被許多能源專家看好。
海洋中蘊藏著巨大的能源,海洋能的全球儲量達1500億千瓦。例如,從南緯20度到北緯20度之間的海洋洋面,只要將其中一半用來溫差發電,海水水溫僅平均下降1攝氏度,就能獲得600億千瓦的電能,相當于目前全世界所產生的全部電能。
目前許多國家紛紛加快了對海洋能的開發利用研究,海洋能開發和綜合利用已取得明顯效益,其規模不斷擴大,已達到或接近商業化應用階段。有專家預計,在2020年后,全球海洋能源的利用率將是目前的數百倍。
我國地處亞洲大陸東部,鄰接太平洋,擁有18000多公里的大陸岸線。依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制度和大陸架制度,中國可擁有約300萬平方公里的管轄海域,沿海島嶼6500多個。在沿海地區有4億多人口,工農業總產值占全國總產值的60%左右。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海洋礦產資源開發,尤其近海、深水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以及海洋工程作業的擴大,能源消耗和需求越來越大。因此,海洋能是一項亟待開發利用的具有戰略意義的新能源。
海洋能的發展
人類很早就利用海洋能了。11世紀左右的歷史記載有潮汐磨坊。那時在大西洋沿岸的歐洲一些國家,建造過許多磨坊,功率在20~73.5kW,有的磨坊甚至運轉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20世紀初,德國在胡蘇興姆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潮汐電站。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研究、發展不同形式的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溫差能、鹽差能等。從國外海洋能利用技術與發展來看,海洋能開發裝置本身也經歷了理論探索、試驗與大規模開發這樣一條發展之路。由于海洋能能量密度低,現有的研究大都集中于提高轉化效率方面。在裝置容量上看,有逐漸增大并向商業應用推廣的趨勢。
我國海洋熱能主要分布在南中國海。潮流、鹽度差能等主要分布在長江口以南海域。華東、華南等地區常規能源短缺,而工農業生產密集。至于眾多待開發的邊遠島嶼更是不通電網、缺能缺水。在1億千瓦時的潮汐能中,80%以上資源分布在福建、浙江兩省。我國海洋能的分布正與上述需要相適應,可以就地利用,避免和減少北煤南運、西電東輸,以及運送燃料的花費和不便。海洋能是很好的可以利用的資源。我國如果能從海洋能的蘊藏儲量中開發1%,并用于發電的話,那么其裝機容量就相當于我國現在的全國裝機總容量。我國的海洋能利用經過了20世紀50年代末以及70年代初兩次高潮,得到一些經驗和教訓。20世紀80年代以來,海洋能的開發處于充實和穩步推進時期。1985年建成的江廈潮汐電站完成5臺裝機,發電能力超過設計水平,達3200千瓦,它的建成是我國海洋能發電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中國海油發展海洋能的機會
目前我國海洋能在技術發展水平方面的情況是:我國是世界上建造潮汐電站最多的國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海洋能開發利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目前現存的3個潮汐電站完全獨立自主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國產化程度高。
波浪能、潮流能開發研究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現開發的一些波浪能裝置已經商品化,近期波浪能、潮流能在做150kW的示范裝置,溫差能處于實驗室研究階段,鹽差能做過一些嘗試。這些良好的技術基礎與經驗,有利于中國海油在現階段進入這一領域發展。可以在現有技術水平上迅速發展新技術從而推動海洋能事業的發展。
雖然目前化石能源仍占據主導地位,但是當化石能源逐漸枯竭或在海洋能源的研究中某一項技術得到突破,進而成本已不再成為制約海洋能發展的因素時,如果中國海油擁有足夠扎實的技術儲備和一支完備的科研隊伍,我們就能夠在未來的海洋能開發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