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與經濟復蘇:支撐亦或牽制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09-11-17 中國石油報 關注度:0]
摘要: 國際油價起伏變化劇烈,時而波濤洶涌,驚濤拍岸,時而平緩如鏡,大勢不在。以9月30日美國汽油庫存意外降低油價大漲5%以上為起點,以第三季度企業經營業績報告普遍好于預期暗示世界經濟企穩回升進一步鞏固為背景,進入10月,國際油價一改此前低迷徘...
國際油價起伏變化劇烈,時而波濤洶涌,驚濤拍岸,時而平緩如鏡,大勢不在。以9月30日美國汽油庫存意外降低油價大漲5%以上為起點,以第三季度企業經營業績報告普遍好于預期暗示世界經濟企穩回升進一步鞏固為背景,進入10月,國際油價一改此前低迷徘徊的態勢而強勁上漲。截至10月23日,國際油價連續四周上漲,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WTI原油價格先后突破每桶75美元和每桶80美元,國際市場主要原油價格累計上漲兩成,WTI原油價格高于布倫特原油價格的差價明顯拉大。
此后,國際油價并未隨著世界經濟利好勢頭繼續攀升,油價上漲的客觀基礎沒有成為推動油價的動力,主要原油價格沒有堅挺在每桶80美元以上,反而出現回落徘徊,強勁上漲的勢頭戛然而止。此種情形原因直接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美國石油庫存大幅度提高,直接打壓了油價。與市場預測相反,10月28日美國官方報告其汽油庫存不降反升,當日國際油價大跌;11月12日美國石油庫存增加明顯大于市場預估,再度推動國際油價下跌。另一方面,美元與此前隨全球經濟形勢好轉明顯疲軟相反,出現持續走強,明顯抑制了油價上漲。10月21日,美元跌至14個月來低點,但之后開始回升,10月最后一周美元多日走強,起到明顯打壓油價的作用。
市場普遍認為,原油價格明顯高出每桶80美元后,不利于美國及西方經濟的恢復。正如10月26日德意志銀行研究報告指出,80美元的油價不至于影響全球經濟復蘇,但是如果油價升到每桶100美元,可能會不利于經濟復蘇。10月28日在美國官方公布經濟大幅度增長的同時,美國總統奧巴馬也表示,美國經濟完全恢復強勁增長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新增就業機會將是關鍵指標。也就是說,經濟的恢復仍較脆弱,還經不住能源等基礎產品價格大漲的沖擊。
2009年11月7日,二十國集團財長會議明確強調,需要繼續扶持經濟的恢復。同月12日,歐佩克部長會議也提出應當避免過早退市的共識。對此,美國財長蓋特納強調,機會在增長,但仍基于挑戰之上。
從2009年第三季度各大企業經營狀況及各國宏觀經濟數據看,世界經濟畢竟正在進一步好轉。尤其是美國第三季度經濟增長不僅由負轉正,而且出現兩年來大幅增長。在亞洲,不僅中國經濟增長在明顯加速,而且日本、韓國經濟也在明顯改善。第三季度韓國經濟環比增長2.9%。10月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調高今明兩年的經濟預估。
因此,進入2009年四季度后,國際油價有著強勁上漲的基礎和炒作的題材。尤其是美元貶值大勢所趨,對油價推動與炒作的現實性更強。如果油價借勢快速上揚到每桶80美元以上乃至更高,無疑不利于正在復蘇中的世界經濟,也與上述各國峰會提出的繼續扶持經濟的基調不相吻合。
這樣看來,10月下旬后美國石油庫存報告兩次高于市場預期,甚至與市場預期相反,并不奇怪,之前的國際油價回落徘徊也不是偶然的。
國際油價的“反復無常”,卻往往帶來國內市場的忽冷忽熱。如果僅僅是跟隨市場資源的供求變化,此種情形無需指責,但只是跟隨國際油價投機,未免太過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