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全球石油化工網 >> 資訊頻道 >> 人物訪談

石油勘探——世界油氣勘探史

[加入收藏][字號: ] [時間:2009-08-26 振威石油網 關注度:0]
摘要:  我國對地殼變遷的現象的認識,最早的可追溯到先秦時期。例如在《周易》中就寫道:“地道變盈而流遷”。意思是說,地表的起伏形狀,不是一直不變的,高山逐漸可夷為平地,平地也可以崛起成為高山。有句成語叫做“滄桑巨變”,就是說滄海可變為桑田。沈括在...
  我國對地殼變遷的現象的認識,最早的可追溯到先秦時期。例如在《周易》中就寫道:“地道變盈而流遷”。意思是說,地表的起伏形狀,不是一直不變的,高山逐漸可夷為平地,平地也可以崛起成為高山。有句成語叫做“滄桑巨變”,就是說滄海可變為桑田。沈括在這方面有突出的貢獻,他不但對地殼變遷有認識,而且更以古生物化石為證,說明了地質沉積現象,可謂是油氣地質學的萌芽。

  我國是世界生產井鹽最早的國家。早在公元前256~251年,李冰組織人們在四川有目的地開鑿了世界第一口鹽井-廣都鹽井。長期的鑿鹽井過程中,人們對地質的認識不斷加深。在清時,選擇鑿井的位置,就有了較為明確的標準:在選擇井位時提出了“相山”,就是看山壁有沒有露頭的儲層;“看龍脈”,就是看巖層走向……與此同時,還總結了許多選擇井位的俗語、諺語,有不少是符合現代地質科學理論的,如“依山可作井,隔溝不同脈”,明顯地認識到地層被割斷的道理。能識地脈的人,古稱為山匠。說明已有地質學這門專業知識了。

  古代從鉆井撈取巖屑中分析各種巖層的情況,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用“扇泥”(從地下取上巖屑)來觀察地質情況,據史料記載始于北宋。為給這口井留下原始的第一手井下地層情況,自清以來建立了錄井記錄,即相當現在的“井史”。記錄每道工序使用的工具,每天鉆鑿的進度,取巖屑情況,井下發生事故的原因及處理所采取的措施等。每天的記錄叫巖口簿,由專人負責,也是古代的地質錄井工作。巖口簿是有著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文物價值。如利用“泥孩兒”認識地下裂縫,就是一成功的科學成果。二百余年前,四川天然氣田的勞動人民發明了一種測定井下地層漏失的工具叫“泥孩兒”。并根據漏失情況研究了裂縫的發育情況。

  人們有意識的鉆探石油則是近一個半世紀以來的事。從找油的理論和手段來看,近代世界石油勘探工作經歷了幾個十分明顯的階段。在19世紀50年代,勘探的依據是油氣苗,人們相信油氣苗是地下油氣藏的直接顯示。因此,井位主要選擇在接近油苗和先期鉆探成功井的附近。不久人們注意到油氣聚集明顯地沿著一條帶狀的趨勢線分布,同時還發現油氣充填在某些類型巖石的孔隙和裂縫之中。據此美國地質學家懷特于1861年提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背斜聚集學說。該學說認為:石油和天然氣聚集于背斜構造中,石油、天然氣和地層水按其比重分異,油氣的密度低,占據背斜的頂部,而水占據底部。因此,背斜褶皺的頂部被公認為是勘探油氣的最佳對象。在19世紀80年代,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墨西哥等地的石油勘探中首次利用油田地質技術繪制了構造等高線圖,從而確定出了褶皺頂部的位置,找到了一些油田。如落基山區鹽溪穹隆上的第一口見油井的井位就是根據構造等高線圖來擬定的。

  盡管利用地質學的方法可以指導石油勘探工作。但當時由于淺層待發現的油田很多,以致幾乎不需要任何勘探方法,只要靠近地表油苗打井就能發現油田。因此,人們還沒有自覺地利用地質學的原理勘探石油。

  1920~1930年發生了第一次石油技術革命。在這之前石油工業處于近代工業的初始階段,從這時開始進人了石油工業大發展時期。石油地質變化最顯著的標志是由地面地質轉入地下,由僅僅根據油氣苗、山溝河谷的露頭確定井位發展到在背斜構造理論指導下找油,由所謂“前地質時期”進入背斜理論時期。《石油勘探史》中描述道:“由于新的鉆井設備,由于改進了的取心技術、測井工具和巖樣分析手段,(在地質家面前)打開了一個嶄新的地下新世界”。因為美國第一口油井是在OilCreek鉆鑿成功的,所以突破了成為傳統的“Creeklolgy”—“山溝溝哲學”,是帶革命性的。1926年首次利用重力勘探發現了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些鹽丘油田,隨后地震勘探方法在圈定構造油氣田方面開始顯示成效。1929年開始采用地震反射波法,取代了之前的折射法,使廣大地表被覆蓋的平原和盆地區,都能從事油氣勘探。在美國灣岸地區,地震勘探獲得了極大的成功,用這種方法發現了許多鹽丘油氣田。從此以后,地震勘探發展成為油氣勘探工作中應用最廣泛和必不可少的一種方法,目前已成為最有效的油氣勘探方法。

  第二次技術革命時期是在二次大戰以后,特別是60-70年代。這個時期是所謂“石油文明”由美國迅速擴展到其它主要工業國的時期也是后者完成能源結構以煤為主轉移到石油為主要能源的過渡。在此期間,石油地質學的新理論、新方法層出不窮。從全球構造出發,發展了板塊構造理論,被稱為地學上的一次革命,這一理論在石油勘探中得到廣泛應用。有機地球化學研究,可對沉積盆地的成油條件、油源、及生油量進行定量評價,指出有利油氣勘探地區。沉積學研究從現代沉積類比入手建立了地層學,可以充分利用地震信息,進行地層、巖性和巖相的研究。在勘探技術上,由于大量采用數字地震儀,多道多次覆蓋技術,配以大容量高速電子計算機做數據處理,使油氣勘探技術達到新的水平,在勘探程度高的老探區也不斷擴大了儲量。

  隨著后來勘探實踐的認識,人們逐漸發現并不是所有油氣藏都與背斜有關。美國石油地質學家萊復生于1966年在一篇論文中首次提出了隱蔽油氣藏一詞。隱蔽油氣藏是指構造油氣藏以外的非構造油氣藏,像地層油氣藏、巖性油氣藏等。隱蔽油氣藏的提出和發現,為油氣的勘探開發提供了更廣闊的前景。依據國外一些高成熟探區的資料,復雜、隱蔽型石油儲量約占總石油儲量30-40%,勘探程度越高,隱蔽油藏占的比例越大。

  自20世紀80年代至今的第三次石油科技革命正在向縱深發展,以信息技術為主要特征。石油科技的新概念、新理論、新工藝、新方法層出不窮:高分辨率地震、三維地震、四維地震、處理解釋一體化、三維可視化、層析成像、核磁測井等。(摘自《2007-2008年全球石油天然氣勘探行業研究與發展預測》)
關于我們 | 會員服務 | 電子樣本 | 郵件營銷 | 網站地圖 | 誠聘英才 | 意見反饋
Copyright @ 2011 www.tolkopozitiv.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網 版權所有 京ICP證080561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个人看的www日本高清视频|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高清| 亚洲男人第一av网站| 国产婷婷综合在线视频| 手机在线观看av片| 欧美极品videossex激情| 黑人大战亚洲人精品一区| 一级国产黄色片| 亚洲av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chinese中国hdxxxx| 国产高清不卡一区二区| 日b视频免费看| 波多野つ上司出差被中在线出| 麻豆传煤入口麻豆公司传媒| a毛片a毛片a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免费精品 | 日日橹狠狠爱欧美超碰| 波多野结衣中文一区二区免费| 雪花飘影院手机版在线看| 99RE6在线视频精品免费| 久久久久久久伊人电影| 亚洲区与欧美区| 免费无毒A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夫妻在线观看|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757| 文轩探花高冷短发| 日韩在线电影网|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3| 男生秘密网站入口| 脱裙打光屁股打红动态图| 亚洲伦理中文字幕| 91福利视频导航| a级毛片免费网站|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2020| 久久人妻夜夜做天天爽| 久久精品国产2020| 九九精品国产99精品|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二三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