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產業迎來發展新機遇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09-06-25 《經濟日報》 關注度:0]
摘要: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對外公布了《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細則,提出了6大目標和11項任務,以及為完成這些目標、任務所制定的10項政策措施。《規劃》的出臺和中央“擴內需、調結構、保增長”的各項政策措施為石油和化工行業應對金融危機挑戰,轉...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對外公布了《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細則,提出了6大目標和11項任務,以及為完成這些目標、任務所制定的10項政策措施。《規劃》的出臺和中央“擴內需、調結構、保增長”的各項政策措施為石油和化工行業應對金融危機挑戰,轉“危”為“機”帶來了重大的機遇。
《規劃》戰略意義重大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產業發展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從長期看,石化振興規劃的戰略意義遠大于其經濟意義。以“整體規劃、產業布局、結構調整”為特點的石化行業振興規劃的推出,不僅是緩解當前的燃眉之急,更彰顯出了中國石化行業新一輪整體產業布局的清晰輪廓,有利于石化產業整體升級。
據該負責人介紹,《規劃》的實行首先將保障石化行業的平穩發展。《規劃》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產業平穩運行的措施,將在擴大石化產品市場,防止境外產品傾銷,減輕企業庫存壓力,緩解企業流動資金困難方面起到積極作用;提出要加速推進在建的一批煉化一體化項目,提前啟動一批煉油、乙烯和化肥等重大工程,并要啟動一批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等項目,對項目布局進行優化,將有利于“十一五”規劃內在建的6套煉油、8套乙烯裝置重大項目的盡快實施和石化行業重大項目布局的進一步優化。
同時,《規劃》的實行促進了石化行業產業升級與結構調整。《規劃》中指出要制訂《石化產業技術進步與技術改造項目及產品目錄》,在新增中央投資中安排石化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加快前沿技術自主化、關鍵技術產業化、工程技術本地化,推動石化產業升級調整;提出淘汰工藝技術落后、產品質量差、安全隱患大、環境污染嚴重的落后產能。對煉油行業采取區域等量替代方式,淘汰100萬噸及以下低效低質落后煉油裝置,積極引導100萬—200萬噸煉油裝置關停并轉,防止以瀝青、重油加工等名義新建煉油項目等,也將大大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的速度。
此外,《規劃》的實行,還將進一步推動石化行業社會責任的落實。《規劃》對現有氮肥生產企業原料和動力結構調整、在能源產地適當建設大型氮肥生產裝置、推廣硫和中低品位磷礦綜合利用等技術、加強農用柴油供應網絡建設等方面做出了具體部署,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我國農資的保障能力,實現石化產業反哺農業的重大任務;《規劃》提出的加強環境容量調查和規劃、引導石化產業合理布局、清潔發展、進一步增強事故應急處置能力等措施,將促使石化生產企業切實履行生態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責任,推動環保的發展。
石化行業前景良好
今年以來,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擴內需、保增長政策措施,石油化工行業增速過快下滑勢頭得到初步遏制,降幅逐月縮小;部分石化產品市場價格環比回升;部分大宗產品需求有擴大的跡象;化工行業投資增長穩定。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4月份,在協會重點跟蹤的62種(類)石油和化工產品中,產量同比增長和持平的約占68%,基本延續了3月份向上的走勢。當月全國原油產量1559.4萬噸,同比增長0.8%;天然氣產量68.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9%;原油加工量2942.7萬噸,同比增長6%;成品油產量1746.6萬噸,同比增長6.7%。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副會長趙俊貴表示,通過《規劃》的實施,2009—2011年,石化產業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2009年力爭實現平穩運行,經過3年調整和振興,到2011年,產業結構趨于合理,發展方式明顯轉變,綜合實力顯著提高。
他同時給出一組數據:到2011年,原油加工量將達到40500萬噸,成品油、乙烯產量分別達到24750萬噸、1550萬噸,增加值達到1.75萬億元。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產業集聚度進一步提高,建成3—4個2000萬噸級煉油、200萬噸級乙烯生產基地。產業布局趨于合理。成品油“北油南運”的狀況得到改善,煤化工盲目發展的勢頭得到遏制。到2011年,主要石化產品單位綜合能耗普遍降低,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2%以上,污水、二氧化硫和粉塵等污染物排放量減少6%以上,行業特征污染物排放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