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今次新的《安全戰略》明確指出,“能源爭奪”將是挑起未來戰爭的導火索。其中,主要國家圍繞中東、巴倫支海大陸架、北極地區、里海地區和中亞能源產地控制權的競爭尤為激烈。例如,西方國家在里海地區發展海上力量來保衛跨里海油氣輸送管道抗衡俄羅斯,俄認為此舉已對俄在中亞地區的能源利益構成現實軍事威脅。
全球能源緊張讓不少資源豐富的地區都成了各方角力的舞臺。路透社本月12日將北極爭端、南海爭端、日俄島嶼爭端并列為世界主要海洋爭端。此前,外刊曾撰文列舉了全球五大能源紛爭地區。
——北極爭奪戰
參與北極圈爭奪的主角包括俄、美、加拿大、丹麥和挪威等五個國家。
——中日東海油氣開發存分歧
東海地區擁有多達20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儲量。中日東海油氣田之爭源于專屬經濟區界線的劃分,而焦點集中在釣魚島及附屬島嶼主權問題上。
——委內瑞拉強推能源國有化
委內瑞拉奧里諾科河盆地石油蘊藏量預計達2700億桶,這也使委內瑞拉石油儲量超過沙特阿拉伯和加拿大等國。近年來,委內瑞拉政府加大對該地區石油工業的控制,迫使埃克森-美孚和康菲石油公司撤出。近日總統又下令接管60家石油服務公司的資產,引起國外石油公司的抱怨。
——伊朗控制霍爾木茲海峽能源運輸要道
伊朗與阿聯酋兩國間長期存在領土爭端。1971年11月,伊朗出兵占領霍爾木茲海峽附近原屬英國保護地的阿布穆薩島和大小通布島。這三個島本身沒有什么經濟價值,但由于其地處波斯灣,臨近數個主要油田,伊朗通過海峽沿岸及三個島上部署的岸炮或反艦導彈基本可以實現對海峽的封鎖,實際上扼住了該地區的運輸要道。
——幾內亞灣邊界糾紛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油田的發現使貧困的赤道幾內亞等國成為重要的能源基地,石油總儲量可能超過240億桶,幾內亞灣地區有望成為新的中東。然而,安哥拉、喀麥隆、加蓬、赤道幾內亞、尼日利亞、剛果民主共和國等幾內亞灣周邊國家的海上邊界至今沒有劃定。目前為止,幾內亞灣周邊國家尚能和平處理爭端,然而,該地區暴力沖突和政變陰謀不斷,未來局勢并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