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溫室氣體控制對策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08-12-19 中國石油石化雜志 關注度:0]
摘要: 中國石油通過實施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發展低碳和新能源等戰略,大力推進溫室氣體控制,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
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正在波及世界上每個國家。關注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是中國石油履行社會責任、實現可持續...
中國石油通過實施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發展低碳和新能源等戰略,大力推進溫室氣體控制,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
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正在波及世界上每個國家。關注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是中國石油履行社會責任、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之一。為貫徹落實國務院《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適應國際綜合能源發展戰略形勢,中國石油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大力推進溫室氣體控制,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
制定發展規劃,落實實施方案
《中國石油“十一五”環境保護發展規劃》提出了建設環境友好型企業的總目標,開展溫室氣體控制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措施。中國石油從源頭、生產過程和產品使用各環節制定溫室氣體控制方案,強化控制措施。
源頭控制規劃和實施方案的重點是二氧化碳捕捉與封存、提高能效、開發清潔能源等。加快制定和修改有利于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相關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的原則和精神,制定進一步強化清潔、低碳能源開發和利用的鼓勵政策。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制定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規劃,明確發展目標,促進能源的清潔發展。
同時,推進節約能源與提高能源效率,健全節能制度和標準,建立節能目標責任和評價考核制度,完善節能信息發布制度,及時統計發布各類能耗信息,引導各企業加強節能工作。健全強制淘汰高耗能、落后工藝、技術和設備的制度,依法淘汰落后的耗能過高的用能產品和設備。加快節能減排步伐,有效減緩溫室氣體排放增長趨勢。充分認識節能減排對溫室氣體控制的重要作用,將其作為溫室氣體控制最優先領域,加快實施“十大節能工程”和“十大減排工程”,初步扭轉溫室氣體排放與經濟同步快速增長的不利態勢。
生產過程控制規劃與實施方案包括制定標準、火炬氣回收、二氧化碳回收與綜合利用等。在油氣田業務領域,實施油氣整體開發,有效提高油氣資源的采出效率。大力推廣提高采收率技術,嚴禁在沒有伴生氣、凝析油回收配套條件下開采油氣田。進一步降低油氣自用率。繼續大力推廣石油生產和儲運中的輕烴回收技術。在煉油化工業務領域,繼續加快煉油布局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優化升級,有序推進大型煉油、乙烯、芳烴和化肥生產基地的建設,關停低效、高耗、重污染、高排放煉化生產裝置。優化化工裝置運行條件,減少能耗。
煉油和石油化工企業實施火炬熄滅計劃,基本解決天然氣、煉化燃料氣放空問題。積極推進重點用能設備的節能改造、更新。重點改造加熱爐、大型用電設備,優先使用節能產品,降低單位能源消費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將溫室氣體關鍵排放點列為點源,逐步進行治理,如對己二酸裝置等產生的氧化亞氮等溫室效應巨大的溫室氣體全部進行治理;對化工行業排放濃度較大且集中排放點的溫室氣體逐步進行回收處理,盡量資源化。關注電廠CO2吸收固碳技術。
產品使用控制規劃與實施方案包括保護生態環境、利用市場機制、低碳發電、低碳交通等。建立綠色采購機制,倡導綠色消費行為,優先選擇環境友好產品或取得國家“環境標志”的產品。在員工中大力倡導節儉的生活方式和綠色消費,鼓勵全部或者部分抵減個人生活“碳足跡”,形成“算碳、減排、種樹、減緩氣候變化”的良好氛圍。
依靠科技創新,夯實工作基礎
中國石油努力貫徹落實“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指導方針,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溫室氣體控制、應對和解決氣候變化方面的基礎和支撐作用,加大應對氣候變化的科技投入力度和人才培養,為溫室氣體控制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針對石油工業的特點,中國石油積極開展了溫室氣體控制和二氧化碳持續利用的科技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利用二氧化碳提高石油采收率技術、二氧化碳化工利用相關技術開發與應用、二氧化碳地質封存、溫室氣體控制管理與應用示范、石油企業溫室氣體監測統計及控制體系綜合研究等。
目前,在“中國陸相沉積二氧化碳埋存地質理論”、“原油多相多組分相態理論和配套工程技術”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制訂了“二氧化碳埋存與提高采收率油藏篩選標準”和“二氧化碳埋存量潛力計算方法體系”,為低滲油藏注氣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2008年在吉林油田進行現場試驗,預計比水驅提高采收率10%以上。
積極探索CO2化工利用技術。包括低成本CO2高效回收技術研究;甲醇裝置CO2回收制尿素原料技術研究;煙氣CO2回收利用技術研究;利用合成氨裝置廢氣生產食品級CO2技術研究;CO2基降解塑料技術等。
推進清潔生產,強化控制措施
中國石油推行清潔生產, 并把清潔生產作為控制溫室氣體的一項長期的技術政策,主要措施包括:推廣石油生產和儲運中的輕烴回收技術;煉油和石油化工企業實施火炬熄滅計劃;開展石油開采的循環經濟技術研究與推廣;提高燃煤鍋爐效率,降低單位能源消費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
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進一步促進生產過程的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發展,最大限度地減少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采油過程減少伴生氣、落地油排放,石化生產過程控制跑冒滴漏。
將溫室氣體控制作為清潔生產審核的一項重要內容,采用先進的清潔生產技術,有效減少能源開發過程中的資源、能源消耗和環境影響。全面分析各種影響因素,對每一種服務、每一種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進行“全生命周期”控制。
制定了《節能減排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以總經理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實施十大節能工程,包括能量系統優化、自用油替代、伴生氣回收利用等,“十一五”實現節能量660萬噸標煤。實施十大減排工程,包括大氣污染控制、清潔燃料替代、循環經濟等,控制甲烷無組織排放等,實現“十一五”石油類、COD、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削減10%以上。建立節能減排監測、統計、考核體系,把能源節約、污染減排納入到各級領導的考核體系中。
設立了100多億元的專項節能投資,用于重點節能節水項目實施。在油氣田業務領域,實施油氣整體開發,有效提高油氣資源的采出效率。在煉油化工業務領域,加快煉油布局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優化升級,有序推進大型煉油、乙烯、芳烴和化肥生產基地的建設,關停196套低效、高耗、重污染、高排放煉化生產裝置。2007年節能215萬噸標煤、節水7143萬立方米。
發展低碳能源,開發利用新能源
中國石油大力發展天然氣,實施新能源開發戰略,重視非常規油氣資源的利用。2007年生產銷售天然氣452億立方米、生產燃料乙醇41.9萬噸、煤層氣2350萬立方米。中國石油與國家林業局合作,在四川、云南等7個省份,建成了102萬畝原料林基地,計劃到2010年,建成600萬畝原料林基地和年產20萬噸生物柴油裝置。建成中哈、烏魯木齊—蘭州、蘭成渝、澀寧蘭、西氣東輸、陜京線系統、忠武線等油氣輸送管道,運營管道總里程近4萬千米,占全國的70%以上,供氣范圍覆蓋26個省區市。
在加快常規石油天然氣資源開發的同時,大力發展煤層氣、油頁巖等非常規油氣資源,積極開發利用風能、地熱、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生物燃料方面,注重開發非糧原料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技術,并計劃在四川建設一個工業化生物柴油生產裝置。擴大非化石能源的份額,逐步提高“環境友好產品”的比例。
“奉獻能源、創造和諧”是中國石油矢志不渝的追求,中國石油將繼續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科技創新型企業建設,努力控制和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為共創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
作者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