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個十分特別的時期來到你們中間,這段時間,全球發生了很多不同尋常的事情。首先,石油價格總不按照人們預想的那樣發展;其次,金融危機已經從銀行業擴散到了全球更多經濟領域;另外,在11月初的時候,奧巴馬當選為美國新一任總統,這應該是所有變化中最大的一個!
BP集團首席執行官唐熙華博士以此為開場白,與清華大學數百位師生共同探討了當前世界能源領域的熱點話題。
在題為“為經濟的可持續增長提供能源”的演講中,唐熙華博士就金融危機和油價有著怎樣的內在聯系、石油需求減少是否會緩和石油供需緊張問題、減少碳排放應從何做起等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近期全球石油需求增長放緩 長期看最大問題是供求緊張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石化集團公司之一的BP集團掌門人,唐熙華的話題自然離不開石油。在演講中,他首先闡述了他對當前世界原油價格的看法。他說:“幾個月前,人們預測原油價格將很快達到200美元一桶,然而,目前國際油價一路下滑。”
究其原因,唐熙華認為,這其中有三個趨勢值得關注。首先,高企數年的油價影響了石油需求。經合組織國家的石油需求在兩年前就已開始放緩。這種現象早在人們擔憂金融危機和全球經濟衰退之前已經出現了。其次,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尤其是沙特阿拉伯,在今年9月和10月因油價下跌實施新的減產計劃之前已大幅增產。最后,金融危機所導致的經濟放緩的影響開始顯現,這也加劇了石油需求的下降。
全球石油需求增長正在放緩,并且已經影響到了明年的石油交易數量。對此,他說:“人們應該越過短期的市場波動而著眼于其基本面。長期來看,最大的問題是供求關系緊張。”
但他同時認為,供求關系緊張并未隨著油價的迅速下跌而得到緩解。人類目前正處于歷史上最重要的工業化時期,全球1/3的人口正在由鄉村生活方式向城市化的生活方式轉變。
今年,幾乎全部的石油需求增長都可能來自發展中國家,而這些國家在最近的幾年中已占據了全球能源需求增長的90%。大約有超過5億人口的年收入將在未來的10年中突破5000美元。近50年來,世界人口已翻了一番,超過了60億。而以目前的增長速度發展,到2050年,這個數字將超過90億。
如此迅猛的經濟增長所帶來的石油需求,使得能源供應在將來會一直成為阻礙人類發展的巨大難題。
油氣資源短期不會枯竭 能源價格偏低將成歷史
唐熙華在演講中還說,雖然人類對原油的需求是不斷增長的,但世界上的油氣資源在短期內還不會枯竭。
他說,盡管對于世界油氣資源將要枯竭的呼聲一直不絕于耳,但也有很多專家認為這并非事實。有資料顯示,目前地下探明的石油儲量可供開采42年,探明的天然氣儲量可供開采60年。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非常規油氣資源,一些主要油氣盆地尚待勘探,比如北極。因此,唐熙華認為,生產石油目前的最大瓶頸不是地質問題,而是人們對油氣開發的重視程度不夠。
有關資料表明,要滿足未來的能源需求,從現在到2030年間,全球至少需要26萬億美元的投資。其中,大約一半投資于發電,另一半則用于油氣領域。為了應對供應緊張,國際大型石油公司都在增加資本開支。以BP為例,2008年花費220億美元來建立新的產能、改良煉廠并投資于可再生能源,投資額比2007年增長了近15%。
唐熙華認為,提高石油采收率也是一項有助于增加石油供給的技術領域,并有可能對這個行業產生重大的影響!叭虺R幱筒氐钠骄墒章蕿35%左右。如果石油行業能夠將這個比例提高5%,那么全球石油儲備將增加1700億桶以上,相當于全世界六年的供應量!
唐熙華預言,隨著全球人口的激增帶來對能源需求的增加,能源價格偏低的現狀將成為歷史。
激勵機制推廣清潔技術 減少碳排放以保護環境
價格并不是能源問題的全部。事實上,重大的戰略性議題已成為公眾真正關注的焦點。目前,公眾關注的不僅僅是安全可靠、價格合理的能源,同時也在關注氣候變化問題。
1990年以來,碳排放已經增長了35%。正如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所指出的那樣,人類活動影響氣候變化,證據確鑿。
唐熙華說:“目前,人們已提出不少應對碳排放問題的方案,其中包括:在工業和消費者層面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使用可再生能源,包括風能和太陽能;開發下一代非糧生物燃料;應用核能;將清潔煤炭技術的應用在中國和印度進行推廣以及開始使用碳捕獲和碳埋存技術!
唐熙華認為,就本質而言,有三種實施方式可將碳排放納入成本體系:一是通過設置排放限額與貿易機制;二是通過征稅;三是通過制定法律法規。而在他看來,限額排放與貿易機制是其中最好的選擇。對碳排放征稅會產生成本費用,但卻不能保證環境保護的成效。
為了讓碳交易市場運轉并發揮作用,專家建議需要給所有的溫室氣體排放設立一個上限。然后這些額度可以分解成若干可交易的碳排放許可證。這種排放限額與貿易機制已被廣泛接受為一種能向所有經濟活動中產生的碳排放征稅的有效方式。實際中,歐盟的碳排放交易體系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功。
因此,目前來說最困難的事情就是如何讓這種機制在全球范圍內運行。唐熙華為此專門提出了過渡性的激勵機制,以促進低碳科技的發展和應用。他認為,任何激勵機制的目的都應當是立即引入“清潔技術”的替代能源技術。而這一技術一旦為市場所接受,那么就能在全世界獲得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