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堅克難 闖關奪隘——記管道局資深功勛專家王茂堂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08-12-11 振威石油網 關注度:0]
摘要: 記得愛因斯坦說過這樣一句話:對一個人來說,所期望的不是別的,而僅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獻身于一種美好事業。 中國石油管道學院教授王茂堂的美好事業就是致力于管線材料專業的研究工作。
11月19日,王茂堂與其他兩位為管道事業作出卓越...
記得愛因斯坦說過這樣一句話:“對一個人來說,所期望的不是別的,而僅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獻身于一種美好事業。” 中國石油管道學院教授王茂堂的美好事業就是致力于管線材料專業的研究工作。
11月19日,王茂堂與其他兩位為管道事業作出卓越貢獻的專家一同被管道局授予首批管道資深功勛專家稱號,鮮花和掌聲送給了這位投身管道事業30年、為中國管材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執著追求、默默奉獻的王茂堂。
王茂堂1938年12月出生,1960年畢業于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是研究生導師、全國優秀教師、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勞動模范和石油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石油管材標準化委員會、石油協會、北京力學學會、北京土木工程委員會委員。
雖然王茂堂教授已經年過七旬,卻仍然每天忙碌在教學、科研第一線。這位老人在石油管道行業奮斗了30年,懷著對黨的一片赤誠之心,積極發揮專業和技術優勢,培育了大量優秀人才,攻克了一個個科研難關,為石油工業的發展和管道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作為一名教授,王茂堂對“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千秋偉業,育人當先”這句話有著深刻的理解。他立足三尺講臺,滿腔熱情地投入教學工作中,認真履行傳道授業解惑的神圣職責,既教書又育人。他講課深入淺出,旁征博引,針對性極強,深得學生的愛戴和尊敬。同學們說:“聽王老師講課是一種享受,做王老師的學生是一種榮幸。”由于他愛崗敬業,在歷年的教學測評中,教學效果總是名列前茅,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他的很多學生已成為棟梁之才,在科研、設計及管理崗位發揮著重要作用。
作為一名材料專家,王茂堂立足石油工業發展前沿,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緊密結合管道建設的需求,幾十年沉溺于書海中,跋涉于科研的崎嶇道路上,不斷拼搏,闖關奪隘,取得了一個個可喜成果。據不完全統計,他主持編寫了石油系統行業標準37個,編寫西氣東輸等國家重點項目管線用鋼、鋼管標準近百個;相繼完成與管道工程有關的研究項目30余項,并取得了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出版了《工程力學》、《油氣儲運技術》等5本專著;在國內外發表《埋地管道約束力》等50余篇論文,為石油工業的發展和管道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撐,成為石油戰線科技領域的一棵不老松。
敢為人先,制定高新標準。在陜京管道工程中,王茂堂結合中國管道建設實際,瞄準美國API標準,編制出適合國情、符合管道工程要求的標準,得到很多專家以及陜京管線建設單位的高度評價和德國PLE公司的認可。標準出臺后,國內部分鋼管生產廠家提出異議,聯合抵制,認為如此高的標準根本達不到。為了盡快實施此標準,他多次到鋼管生產廠說服和指導,幫助解決技術問題。他還根據實際提出10項措施,加快了標準的推行和實施進度。按照此標準生產出的鋼管質量高,銷售市場看好,也保證了工程質量。
王茂堂教授還大膽創新,把以前用碳素結構鋼的鋼管全部轉化為管線鋼鋼管,提高了管道的可靠性,使我國用鋼和鋼管標準與國際接軌。為了使冶煉廠、制管廠等相關制造單位盡快達到新的標準,王茂堂一個廠一個廠地走訪、落實,做督促工作,從設備改造到企業員工觀念的改變,做了大量耐心細致的工作,并嚴格對產品性能指標和質量進行成批檢查。通過不懈努力,使制管廠和冶煉廠的產品質量有了脫胎換骨般的改變,也使我國高壓力大口徑的管道建設用鋼國產化成為可能。
王茂堂教授針對西氣東輸建設需要,陸續對X70、X80高鋼級管線鋼進行研究和探索,并編制了標準,完成了X80大變形鋼的研究和應用。他還專門為西氣東輸二線制定了技術標準,在冀寧聯絡線上做了試驗段,為西氣東輸一線和二線的順利進行提供了科研保證。
另外,王茂堂教授在新型材料和用新型材料控軋鋼鋼管、熱煨彎管和管件的制作方面進行了理論研究,并進行了大膽實踐,這一研究成果首先在陜京線上得到成功應用。起初,用控軋鋼鋼管來制作熱煨彎管和管件這一研究成果,遭到國內外一些專家的質疑和反對,認為這是不可能的,難以實現。隨著這一成果的推廣,逐漸得到了認可,在各大管道工程建設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
隨著管道建設向縱深發展,施工時遇到復雜地段的情況也越來越多,如地震帶、滑坡帶、挖空沉陷等地區。根據國外管道建設經驗和國外考察結果,王茂堂大膽提出在國內陜京二線進行大變型鋼的研究。目前,研究成果已經在西氣東輸二線得到應用,解決了惡劣地區特殊地帶管道建設的安全問題。
王茂堂不但潛心于教學和科研理論的研究與實踐,而且還根據石油工業發展的需要,致力于工程建設方面的技術服務。通過為施工企業出謀劃策,排憂解難,他解決了一系列重大技術難題,成為施工一線強大的技術后盾。由他承擔的秦皇島10萬立方米大罐浮船沉垮的原因分析和恢復處理工作,找到了最佳解決方案,有效解決了油氣管道非標準化沉管工程技術和冬季低溫焊接等難題,全面攻克陜京二線的維搶修技術瓶頸。
目前,管道壓力高,鋼級也高,所以對鋼管的止裂韌性要求也較高,但確定止裂韌性困難較大。王茂堂在此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針對這一問題與國內外同行、專家進行了廣泛的技術交流,使每條管線提出的止裂韌性要求得到國內外專家的一致認可。在已建成的管線中,至今沒有出現因管道止裂韌性不夠造成的質量問題。
因為年齡和身體的原因,王茂堂更加珍惜時光。在他的時間表里,沒有雙休日,沒有節假日。他說:“事業無窮期,我是黨培養起來的教授、專家,為石油工業和管道建設多做點事,是我最大的快樂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