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性金融風暴的洗禮下,俄羅斯的“金磚”成色似乎正在變得暗淡。受俄格沖突、國際油價迅速回落、全球性金融危機恐波及俄羅斯的心理預期等一系列因素影響,俄羅斯近期出現了資本外逃現象。
自從8月8日俄格沖突爆發以來,外國投資者不斷從俄羅斯的股市、債市撤出資金。根據法國巴黎銀行的數據,僅在8月8日至9月26日期間,就有589億美元資金流出俄羅斯。最近加劇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令此前大舉進入俄羅斯市場的西方資本加快了撤離速度。根據俄羅斯中央銀行的最新數據,今年第三季度俄羅斯資本凈流出達到了167億美元,其中從銀行業流出的資本就占了159億美元。
中國駐俄羅斯前武官王海運少將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俄羅斯出現資本外逃是因為在俄外資進行短線投資比較多、長線投資相對少。一旦出現風吹草動,資本外逃就會非常迅猛。其深層原因是俄羅斯金融體系還不健全,而在管理不完善的情況下,該國金融體系的開放程度卻比較高。因此,資本的外逃對俄羅斯金融的沖擊就特別大。
王海運還稱,另一個因素是國際油價從上百美元的高位迅速回落至80美元以下。俄羅斯產業結構不平衡,石油天然氣行業占了GDP的20%左右、預算收入的50%左右。因此,油價迅速下跌對俄財政形勢影響比較大。更關鍵的是,油價迅速下跌摧垮了投資者的信心。無論是本國寡頭,還是外國投資者,都出現資金撤離的現象。
不會重演1998年違約危機
市場對于俄羅斯經濟的最大擔心是,這些是否都是危機的前奏?俄羅斯是否會重演1998年金融和財政危機?
王海運對記者表示,俄羅斯預計不會出現1998年似的崩潰局面。“這是因為俄羅斯有如下一些有利因素:
第一,俄羅斯仍然是世界上第三大外匯儲備大國。
第二,俄羅斯最近幾年利用巨額的石油美元建立了穩定基金。雖然根據俄經濟發展部10月6日的最新數據,俄羅斯銀行和公司的外債總額高達3000億美元。不過,俄羅斯外匯儲備仍然維持在5000億美元以上。聯邦預算仍然是盈余的。10月9日,俄央行聲稱,即使經過了下調,俄羅斯上半年的經常賬戶盈余仍達636億美元。俄羅斯依靠石油收入建立起來的穩定基金占其GDP的10%左右。
第三,與1998年的情況不同,俄羅斯的內需比當時有了較大的提高。民間資金也比1998年更為雄厚。雖然政府不能隨便動用,但是也為整個金融提供了資金池。
第四,目前俄羅斯政府的施政能力比較強,管控得當、措施出臺速度比較快,這比葉利欽時代要強得多。
是時候考慮投資俄羅斯的油氣資源了
在危機的打擊下,一向資金充裕的俄羅斯石油天然氣企業也開始“哭窮”。
據俄羅斯《報紙報》10月8日報道,為償還海外貸款,包括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俄羅斯石油公司、盧克石油公司和BP-秋明石油公司在內的俄羅斯四大能源巨頭已向政府申請貸款。盧克石油公司總裁阿列克佩羅夫表示,希望得到20億~50億美元的貸款,其他3家公司沒有透露借款數額。
“除了資本市場的外部因素以外,企業內部因素也是導致俄羅斯石油企業出現問題的重要方面。”王海運向記者介紹,前幾年,俄羅斯石油企業擴張過度,投入了很多短期信貸,在東南亞、非洲投入了很多資本,試圖進行全球油氣資源布局。但是,由于風險管理不足,出現了債務負擔過重的問題。截至2007年底,俄天然氣工業公司債務總額為571億美元,俄羅斯石油公司為272億美元,盧克石油公司為70億美元,BP-秋明公司為18.5億美元。在金融市場動蕩的局面下,俄石油企業陷入了股票市值下跌、資金鏈緊張、呼吁政府救助的尷尬境地。
不過,王海運同時表示,俄羅斯石油企業出現問題,絕不意味著這些公司將來會倒閉。他認為,這些企業是俄羅斯將來重新崛起的希望,所以俄政府一定會大力扶持。因此,這些企業的投資潛力巨大。
王海運表示,在俄羅斯股市一瀉千里、該國油氣資產價格被低估的情況下,是時候考慮投資俄羅斯的油氣資源了。在俄羅斯,已探明的石油原始可采儲量約為310億噸,探明天然氣儲量約為48萬億立方米,分別占世界石油和天然氣剩余探明儲量的6.5%和26.7%。王海運對記者表示,俄羅斯目前由于種種原因,在油氣資源勘探方面的投入不足。而隨著開采和勘探技術的提高,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能源儲量很可能大于目前估算的數額,俄羅斯油氣資源的開采可能還會上一個臺階。因此,我國應考慮適時投資俄羅斯油氣資源。
不過,中國石化集團國際石油勘探開發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袁正之此前撰文提醒中國投資者,對俄應謹慎投資,深入了解俄羅斯的石油戰略和商業規則。他提醒中國企業,在俄羅斯現行的稅收制度下,石油公司會發現開發小型油田、邊際油田等新油田沒有經濟價值;另外一點是俄羅斯的稅法的可預見性問題:如果俄羅斯財政預算不足,政府可能會重新使用行政干預手段。
在中國企業積極尋找進入俄羅斯油氣勘探開發市場機遇的同時,也應該注意進入俄羅斯油氣領域的風險,以及規避風險的策略,以免造成投資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