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裝備制造業是寧夏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寧夏回族自治區制定的《寧夏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和專業化協作配套發展規劃》,突破口就是加快形成六大產業集群,集中全區之力,走技術之路和創新之路,培育裝備制造龍頭企業和協作配套企業。
自動化儀表作為六大集群之一,將以銀星能源為龍頭,形成以工業自動化儀表為主導,電工儀器儀表、材料試驗機、影像機械及器材等產品同時發展,不斷擴大寧夏專業化協作配套的儀器儀表產業集群。
一、引進技術再創新是振興的核心
創新是一個企業發展的核心,而企業制定什么樣的創新戰略決定了企業的發展速度。銀星能源(原吳忠儀表)在近五十年發展過程中,不論是產品創新還是管理創新,始終瞄準國際、國內先進水平,堅持引進再創新的發展戰略。在產品創新中,并不是簡單地模仿,而是在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找出引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失誤和在使用工程中不符合國內使用環境和條件的地方,不斷對產品加以改進和完善,努力在產品的差異上做文章,在工藝加工上變方法,通過多次的改進,不斷地融入了自己的東西,推出具有自身技術含量的產品。
進入21世紀,在自動控制技術向智能型、總線型、高可靠性、高適應性方向發展的新形勢下,銀星能源吳忠儀表公司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已經具備了自主開發的技術力量,自行研發了G系列、WB系列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調節閥產品。經過對國內自動化儀表市場的分析,公司再次制定了從德國引進國際最新的調節閥技術的發展戰略。經過5年時間,多次、多部位小步快跑式的改進,優化升級,推出了新型的模塊化智能型Ecotrol系列調節閥,該系列產品榮獲了寧夏回族自治區和國家的科技進步獎,成為目前調節閥市場的主流產品之一。
二、廣闊的市場是振興企業的動力之源
隨著我國能源、化工、節能環保等領域快速發展,儀器儀表行業市場需求增長很快,特別是工業自動化儀表和控制系統技術含量高的產品需求增長尤為快速。調節閥是現代化工廠不可缺少的設備。據中國控制閥相關行業協會統計,目前石化行業每百萬噸級的乙烯項目對調節閥需求為500臺,此外,每容量為2×100萬千瓦的火力發電廠,除隨主輔機設備成套提供的調節閥以外,還需電動調節閥約300臺,氣動調節閥200臺,隨著工廠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調節閥的需求還會增長。
據統計,2007年調節閥實現銷售額50億元,比2006年增長了約30%左右。在訂單源的穩定性方面,以中石油的輸送管道為例,每隔一定距離就需要安裝一臺調節閥,而且由于石油有一定的腐蝕性,調節閥每兩年即需要更換一次,隨著近年中石油等產能的急劇擴張,調節閥需求不僅很大,而且穩定。國內自動化儀表行業無人不曉“吳忠儀表”品牌,全國百萬噸乙烯、千萬噸煉油項目上“WY”牌調節閥產品屢見不鮮。
2007年,銀星能源調節閥產品銷量在全國前十位中排行第七,其他九位都是外資或合資企業,銀星能源是唯一一家自動化儀表行業的民族工業企業。
三、企業特有的精神力量是振興裝備制造業的靈魂
企業發展,技術、資金、市場等因素固然重要,然而國企所特有的精神凝聚力量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回顧銀星能源所走過的道路,上市后分散投資、委托理財、管理層瀆職給企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使企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企業幾乎到了瀕臨破產的地步,職工收入降到了最低水平。然而,企業干部職工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仍然苦熬苦干,雖然有少數人離開企業,但多數人仍然堅守崗位。是什么支撐著企業的發展?這其中正是一種精神力量的作用。
一項成熟的制造技術要經過幾十年的持續研發,需要技術人員長期不斷地進行技術能力和技術經驗的積累。一般來說,工科類本科生大體上要10年左右才能成為獨擋一面的技術骨干或技術帶頭人。而要把一個技校畢業生培養成熟練技術工人,最少要三四年,即使本人勤奮又有天資,大體也要10年時間技術能力和經驗的積累,才有可能成長為關鍵生產崗位的高技能人才。
而這些需要一種精神支撐,在國企工作的員工都有一種出自內心的為國打工、為國貢獻、為國爭光的自豪感、榮譽感,人人都有強烈的振興國企的使命感,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主人翁精神和意識。正因如此,拿著非常低的薪水,對企業充滿著希望,有一種向心力,不放棄每一個哪怕是微乎其微的機會,堅守崗位,尋求各種方法,才使公司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
這就是企業長期發展形成的一種精神力量,是振興裝備制造業的靈魂。但遺憾的是,某些所謂主流經濟學家卻忽視了這點。
日前,寧夏回族自治區制定《寧夏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和專業化協作配套發展規劃》,對于寧夏裝備制造企業是一個“寶貴的歷史機遇”。而銀星能源獨有的核心技術,巨大的市場訂單,特有的精神力量必將推動企業進一步做精做強,成為振興中國裝備制造業的中堅力量。
作者簡介:現任寧夏銀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工商碩士研究生學歷, 高級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