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曾被認為是“亞洲最賺錢的公司”——中國石油的中報終于掀開神秘面紗。利潤下滑沒有出乎市場預料,但降幅超乎預期:上半年中石油營業(yè)額增長39.9%達5495.22億元,但凈利潤為536.15億元,較2007年同期的818.3億元減少34.5%;實現(xiàn)每股基本盈利0.29元,比上年同期減少37%,同比下降約0.17元,下降幅度超出之前市場平均預期的33%水平。同時,中石油副董事長兼總裁周吉平在香港舉行的業(yè)績說明會上提及的暴利稅和財政補貼似乎更耐人尋味。
“緊箍咒”下的478億暴利稅
國際原油自07年下半年起大幅走高,盤中曾一度摸高至147美元的驚人價位,掀起了次輪波瀾壯闊的商品牛市。曾被認為“油百、金千、銅萬”的神話最終破繭成蝶,08年3月以來就一直處于“云中漫步”的態(tài)勢,這使得國際大宗商品輸出國如澳大利亞、巴西以及阿拉伯國家為首的OPEC組織賺得盆滿缽滿,幾大國際石油巨頭更是只顧埋頭賺錢,一時間出乎尋常的低調(diào),正如一位美國石油大亨所說的那樣:利潤已經(jīng)高到讓人感到不好意思。
反觀中石油自07年10月國際油價大踏步上漲時登陸A股,從48元讓蔣潔敏感到“滿意”的巔峰空降至目前13元的水平,正好與國際油價背道而馳,股價一路下滑,幾乎沒有任何反抗的跡象,市場戲稱為“中石油套牢全中國”。
歸根到底,這并未中石油的經(jīng)營出現(xiàn)什么失誤,政府為了“控制物價由結(jié)構(gòu)性上漲發(fā)展為全面性通脹”的不得已而為之。不可否認,這一政策的最終埋單者是萬千被套的中小散戶,中石油依然是實力雄厚的中石油,但是當面08年上半年繳納石油特別收益金(即暴利稅)達到478.16億元時,中石油副董事長兼總裁周吉平的臉上似乎露出了一絲絲的無奈:業(yè)績持續(xù)下滑,暴利早已是昨日黃花,暴利稅從何談起?與其收到政府補貼的45.73億元相比,整整高出10倍有余。
所謂的石油特別收益金,嚴格意義上不是稅而是“費”,具體是指國家對石油開采企業(yè)銷售國產(chǎn)原油因價格超過一定水平所獲得的超額收入按比例征收的收益金。屬于中央財政非稅收入,稱之為暴利稅事實上是欠妥的。既然“非稅”,其靈活性自然很強。
具體到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公司來看,前兩家雖然在開采企業(yè)銷售國產(chǎn)原油的絕對數(shù)量上遠高于后者,但同時他們由于石油產(chǎn)業(yè)鏈更完整,從海外進口的原油和成品油都高于國內(nèi)石油產(chǎn)量,使得國內(nèi)油價與國際嚴重倒掛的現(xiàn)象愈演愈烈,其經(jīng)營狀況已不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問題,而已經(jīng)演變?yōu)椤吧a(chǎn)多少賠多少”的問題。中海油由于煉油業(yè)務所占比重較輕,加之其所有原油均產(chǎn)自自身油田,不存在油價倒掛問題,上半年收益于油價上漲,油氣銷售收入增63.9%,達544.6億元人民幣;凈利潤較2007年同期的145.5億元大幅增長89.3%。三巨頭中只有后者可以在油價飆升中“飄飄欲仙”。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也只有后者目前尚未“榮歸故里”、回歸A股,人們不禁要問,07年10月上市的如果是中海油而不是中石油,A股會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