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北京舉辦的2008中國化工行業自主創新論壇上,中國石油(14.23,0.83,6.19%,吧)和化學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潘德潤說,石油和化學工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改革開放30年來,通過實施科技興化戰略,全行業在重大項目科技攻關,引進技術消化吸收與創新,科技成果推廣應用以及利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在整體技術水平上與石油和化工強國相比還有十幾年到二十幾年的差距。因此,加大自主創新力度,轉變發展方式,縮短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仍需全行業不懈努力。
在本次論壇上,來自社會、業界和企業的專家、代表圍繞化工行業自主創新這一核心話題獻計獻策,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議。
化工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化工工業發展呈現出快速發展之勢。1978年,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總產值僅為758.5億元,實現利潤總額只有169.7億元。30年后的今天,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已發展成為世界第二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2007年,全行業總產值達到5322億元,實現利潤5300億元,分別是1978年的70.1倍和31.2倍。30年來,我國化工行業各項經濟指標平均增速都在15%以上,合成氨、化肥、合成纖維聚合物、硫酸、農藥、燒堿、電池、燃料、原油加工乙烯、涂料、輪胎等20多種主要產品的產量已居世界前列。
潘德潤介紹說,自1985年國家設立科技獎勵以來,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共取得科技進步獎2383項、技術發明獎83項、自然創新獎和自然科學獎10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509項、國家發明獎65項。同時,全行業還突破了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在一些重要領域打破了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和國外技術壟斷,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潘德潤認為,要通過自主創新不斷縮短我國化工行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是推進結構調整。改變目前傳統產業比重過大的狀況,大力發展新型煤化工、生物化工、精細化學品、化工新材料,推動企業改革重組,對消耗多、污染重、檔次低、規模小的企業加快淘汰步伐,提高產業集成度。二是抓好節能減排。大力推進化工園區建設,發揮化工產業鏈條長、產品連接緊密的優勢,開展實施循環經濟,建立科學合理的能源資源利用體系,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結構。 三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優化結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轉變粗放型增長方式都需要科學技術支撐,需要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只有加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才能改變發達國家在石油和化工科技領域長期占優勢的壓力,實現建立石油和化工強國的目標。四是樹立責任關懷理念,關注健康安全環境。推行責任關懷,不僅可以為企業和行業樹立良好的形象,而且對促進石油和化工企業和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副理事長潘承烈說,化工行業要想將自主創新落到實處,必須要有兩個條件:一是需要硬環境,形成一個硬實力。二是需要一個軟環境,形成軟實力。也就是說,必須要清楚自主創新的源頭是什么?基礎是什么?應該說,自主創新的基礎應該是研究開發。對企業而言,就是舍不舍得在研究開發上花大力氣。有些企業認為,當前能夠應付生產力就很不錯了,哪有錢再投入研究開發呢?研究開發確實需要大投入,但是結果是大于產出的。從國際上看,一個企業如果研究開發的投入能占到銷售總額2%,這個企業就可以勉強活下去;如果研究開發的投入占到了總銷售額的5%或者以上,發展前景會很好。怎么理解軟實力呢?軟實力就是要在企業內部形成鼓勵創新、持續創新的機制,并引導每個員工參與進來。這一點更加重要。
山東金河實業集團總裁張寶健結合企業26年的創業經驗認為,國內化工企業的自主創新之路應該在標準制定、專利申請和環保生產上下工夫,金河實業正是基于這樣的努力才成長為年產值超過13億元的企業,并且公司主導產品保險粉的生產能力已達到15萬噸,超過了德國巴斯夫化工,躍居全球第二位。
目前,金河實業已先后參與編制了保險粉、食品添加劑連二亞硫酸鈉、保險粉包裝技術3項產品標準。同時,在保險粉關鍵技術上擁有5項國家發明專利,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實現了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在環保生產方面,金河實業在煙臺市率先通過了山東省清潔生產績效審核,每年減排二氧化碳3300萬立方米,該項目被國家發改委推薦為聯合國減排備選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