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來,陸續有70多名大學畢業生加入該研究院,占研究院職工總數的三分之一。為了讓年輕員工從思想、角色、行為上盡快融入新環境,盡早崗位成才,研究院實施了“導師帶徒”活動。通過幾年實踐,經過不斷修改、補充、完善,“導師帶徒”已成為該研究院幫助青年員工盡快崗位成才有效方式,培養出了一批獨當一面的年輕科研骨干。
該研究院“導師帶徒”活動包含師帶徒協議、引進畢業生鍛煉計劃、現場實習、期滿考核、評選優秀師徒等內容。簽訂師帶徒協議的目的是:甲方(研究院)為了促進丙方(引進大學生)盡快成長,盡早適應勘探科研生產的需要,選派經驗豐富的乙方(科研骨干)作為丙方一年見習期指導老師,形成一帶一的“傳、幫、帶”師徒關系。師徒協議書中明確規定了甲乙丙三方的權利義務。
引進畢業生鍛煉計劃、現場實習、期滿考核、評選優秀師徒是對師徒協議書的具體實施操作。引進畢業生鍛煉計劃中師徒雙方共同制定了見習期鍛煉的總體目標和要達到的效果,鍛煉內容涵蓋思想教育、野外地質認識和工作程序、軟件學習、熟悉勘探區塊資料等,并按照月、季度時間表細化落實見習進度和成效。在見習期,新員工還可根據個人特長和意愿,進行繼續深入學習。現場實習是幫助引進畢業生盡快熟悉石油地質勘探工作流程,掌握必要的現場工作方法和技能,理解地址概念與建立地質模型,提高分析和研究能力,體驗鉆井現場感受石油精神的有效途徑。每一年的實習結束,都會有學生被火熱、緊張、忙碌的勘探生產場面所震撼。
見習期滿的考評會上,引進學生需要提供見習期總結、多媒體匯報材料,考評組成員根據導師介紹、徒弟匯報進行量化測評,同時針對一年中的不足方面,提出要求和希望。最后,在考評組綜合評議基礎上,評出當年優秀師徒對子。
研究院師帶徒活動的實施,一方面促進了年輕同志的迅速成長,另一方面展示了研究院人才培養機制積極探索的成果。在2008年研究院科技交流會上,5位一等獎獲得者中有3位是2007年引進大學生;在川東北研究室科研骨干中年輕人比例在不斷攀升,直接參與到基礎研究、井位論證以及各種匯報材料的準備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