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一聲“裁員”,頓時輿論嘩然。作為中石油員工,我們更加關注這項舉措,也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見解。
中石油裁員是不是“哭窮”
外界普遍認為,石油企業暴利以持,日子肯定富得流油。而實際上,富得流油的,只是系統內部少數不飲水思源、不思春秋大計的高。只有他們可以享受各種優渥待遇,過著酒池肉林的生活,而普通員工的收入,可能連一個農村小學老師都不如。
當今時代,雖說油價猶如天價,但其實,中石油只是“看起來很美”。
就整個系統而言,高油價不等于高利潤。由于原油價格與成品油價格嚴重倒掛,以及國家對石油企業特殊的財稅政策,據測算,國際油價超過66美元/桶,中石油的利潤就會出現負增長。同時,油價高位震蕩,造成原材料費用暴漲,企業成本控制如挑大山;受高油價的刺激,各色人員削尖腦袋往企業里鉆,少數員利用職務之便“買賣職位”造成企業內部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也影響了系統的整體效率和形象;社會各界都把石油企業當一塊肥肉,群狼圍狩,不吃飽絕不會走;中石油又是一個注重社會責任的企業,各種義務奉獻和捐款也在連年增長……這些問題的總和帶來了企業深層次危機逐年增長,積患日久,企業發展如履薄冰,而其表象就是:成本受控難度加大。更有,受煉油業務虧損和特別收益金上繳大幅增加拖累,企業利潤已然大幅下滑。
因此,中石油裁員絕不是哭窮。
中石油真的“人滿為患”嗎
其實,中石油并非完全意義上的人滿為患。
在石油企業內部,一直存在一個奇怪的現象:一方面嚴重缺人,一方面人滿為患。
缺的是什么人?形形色色的人才。這些人,一定要堅定地留下來。
多的是什么人?領導,行政管理人員,以及其他大有來頭的尸位素餐的人。這些人當減。
中石油又想裁誰?據說,削減員工有四大路徑:自然退休削減;控制新進人員;合同到期解聘;合并部分崗位。
前兩方面是沒有疑義,第三條很讓人不解。“合同到期解聘”人員,如果指的是“臨時工”,勢必又將惹來一場大規模風波……
減員真的能增效嗎
減員是必要的手段,但我絕不贊同用“減員”這種低級方法,來解決中石油的深層次問題。
歷史上,已經有過一次慘痛的教訓。八九年前的減員之風,結果如何?不但沒有減掉包袱,反而讓企業的大車裝滿了不絕的騷亂、反復的撫恤和顛來倒去的口誅筆伐。到最后,減員增效,也只是一句空話。事實上的增效,只是來自全世界狂躁的油價。
而且,減員也與這個時代的精神不相匹配。和諧社會,如何和諧?它的前提起碼是:大家都有飯吃。這是最基本的一個民生問題。對過慣了國企生活、只在這里才算有一技之長的員工來說,你讓他們光榮下崗、自謀職業,實際上意味著“殺生”。這符合中石油的企業宗旨嗎?再說他們能就此罷休嗎?八萬人,相當于一個小國家,聯合起來,是一股龐大的勢力,必然攪得天翻地覆、雞犬不寧。
再次,我們應當承認,中石油無論對國家對社會還是對它的員工,都善到了極點,各種災難面前它也是瘦馬強出頭、鼎力相助。但是,我們還是應該看看,中石油大塊蛋糕,都被誰吃了?這些年來,少數一些企業員數量急劇增長,一個七個人的小隊,可能三個是隊長、兩個書記,剩下的兩個才是干活的;一個五萬人的企業,可能就會有一萬多員,另有三萬人是為員服務的,剩下一萬人才是真正的勞動者。而員們的收入,我們不妨算算,一個科長的年收入是一名普通員工的二倍,一個處長的年收入是一名普通員工的十倍,一個局級領導的年收入是一名普通員工的五十倍。也就是說,在一個普通地方油田,一局、一處、一科三個人,他們每年的收入相當于62位普通勞動者。員的數目又如此巨大,即使減去八萬名白丁,也不過是減去了企業微不足道的一個零頭,同時,還會導致某些肌體,出現長時間的抽搐和癱瘓。因此減員肯定得不償失。
中石油該刨根問底,而不是跟數字較勁
中石油這輛大車,的確已為人累、不堪重負,百萬大軍每天人吃馬嚼起碼都要過億,然而,就算減員是一種很正常的手段,但真正該減誰、該減的是什么?減臃腫的機構,以及企業里多余的人。不過很可惜,“減員”這個詞,沒人把它讀成“減余”,更沒人把它改為“減”。
減員還在其次,重要的是把握一個大方向,理順一個根本性問題:真正影響企業發展的,到底是什么?中石油該刨根問底,而不是跟八萬這個數字較勁。
應該說,中石油發展受滯,跟企業現行體制不無關系。試想,如果國內油價真正跟國際市場接軌,中石油犯得著上演這一出大戲嗎?減員或者裁員,剪裁的都是它自己的子民,它也心痛?墒,一旦國內油價跟國際接軌,又會出現另外一個問題:老百姓沒法活了。中石油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只得自殘骨肉。
然而,企業體制如車,而員工就是車的輪子,車本身出了問題,你卻要卸掉輪子,這樣肯定不行。企業體制問題不解決,減多少人都無濟于事,到頭來,企業離輕身上路,還是風馬牛不相及。即使貌似成功,也只是圖一時之快的一時之計,問題還會此起彼伏、層出不窮。
最后我想說,我愛中石油,中石油是個暖的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