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問題在全球都比較敏感,尤其在全球通貨膨脹壓力凸顯的背景下更是如此。而對于成品油價與國際接軌的問題,我國的石油巨頭們在國際油價飆升的去年以來,幾乎都是天天喊著要與國際接軌。尤其是在去年,石油巨頭們為了要國內的石油與國際接軌,實行過三次“逼宮”,國內“油荒”現象更是時常出現。
今年6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出通知,決定自6月20日起將汽油、柴油價格每噸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價格每噸提高1500元。而自成品油漲價的一個月之后的7月20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公布,上半年,盡管國家給了大量補貼,成品油價也作了小步上調,但中石油、中石化兩公司的煉油企業仍嚴重虧損達57.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虧47.9%。對此,該協會副秘書長馮世良認為,現在國內成品油價還有上調空間。如果國際油價繼續高位運行,國內成品油價再次上調是有可能的。
對于國家發展改革委給成品油大幅度漲價的決定,廣大民眾頗有怨言,而石油協會副秘書長馮世良所說的“如果國際油價繼續高位運行,國內成品油價再次上調是有可能的”這話,更是激起了我國很多民眾的不滿:廣大民眾在高油價下痛苦掙扎,石油巨頭一邊在享受著國家的補貼,一邊又排在世界500強企業的前30名(7月9日美國《財富》雜志發布的世界500強企業顯示,中石化排世界500強的第16名,中石油排25名),石油價格高一點就喊聲著要漲價,就喊叫著要與國際接軌,石油價格下降了,怎么就不喊著與國際接軌?怎么就不想著要將國內的石油價格降下來,讓國內的民眾也用幾天與國際接軌的低價石油呢?我國石油巨頭在國際油價上漲時高喊著要漲價,對國際油價下跌,石油巨頭又為何集體失語?
盡管油價飆升有多種成因,盡管科威特石油專家說此次油價下跌只是暫時現象,但廣大民眾既然在油價飆升時已使用過高價油,油價下跌時,廣大民眾也應該有使用低價油的權利,石油巨頭們根本就不應該用“暫時現象”來獲取中間的差價,來剝奪民眾使用低價油的權利。過度高的油價,已經對全球能源安全、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構成嚴重威脅。歐洲和亞洲多個國家都爆發了抗議高油價的示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由于高油價引發的高通脹而調低了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的預期。我國何不借國際成品油價下跌的難得機遇,盡快完善成品油定價機制,促進工業結構調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