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大跌只是階段修正
7月11日,由于市場擔心颶風“多莉”將經過墨西哥灣,原油價格盤中創出歷史新高。但此后“多莉”路徑有所改變,加之美國次貸危機的進一步深化,市場開始擔憂次貸危機將使美國石油需求放緩。與此同時,美伊的緊張關系開始緩和;美聯儲官員開始表現出對通脹的擔憂,使市場增強了美聯儲加息的預期,從而促使美元反彈;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進一步加緊了對原油市場投機的調查,美國國會也做出限制原油投機的決議。在這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下,原油價格出現連續大幅跳水行情,價格在短短兩周內下跌逾25美元。
此次油價下跌速度快、幅度大,而且出現在全球通脹形勢日益嚴峻、市場對全球經濟陷入衰退擔憂的高漲時期,難免讓人有“油價終于撐不住而見頂”的感覺。然而,回顧原油自1999年以來的牛市走勢可以發現,2007年1月之前油價基本保持振蕩上行,且經常出現連續數月價格回調的行情,但2007年1月以后,原油價格幾乎呈現單邊上漲行情,漲幅之大,持續時間之長,都是以前所未有的。
從去年1月的低點到今年7月的高點,油價上漲接近100美元,漲幅接近200%。從期貨價格運行的角度看,持續大幅上漲之后進行較深回調是價格運行的一種正常狀態,把此次下跌看作是對這一年半行情的修正是一種較為合理的解釋。
原油基本面依然向好
就影響原油價格的因素而言,短期內油價可能受市場心理、資金流向以及其它短期因素的影響較大,但長期的價格走勢依然取決于原油基本面。在未來較長時間,供應仍將在影響市場供需中起到決定性作用,而非需求。
自2004年全球進入高油價時代以來,世界上一些國家相繼宣布發現大型油田,如中國的南堡油田和雪弗龍在墨西哥灣發現的大油田等,巴西更是接連宣布在其沿海發現大油田,但這并不能解決全球原油市場面臨的供應問題。
從全球巨型油田發現的歷史看,目前已經投產的巨型油田幾乎都是上世紀70年代以前發現的,70年代以后只發現了四個巨型油田,分別是墨西哥的坎塔雷爾油田、伊朗的阿扎德干油田以及哈薩克斯坦的田吉茲和卡沙甘油田。上世紀70年代以之前發現的巨型油田生產都已超過50年,幾乎全部過了生產高峰,而70年代以后發現的四個巨型油田中只有坎塔雷爾油田已全部投產,阿扎德干油田僅小規模投產,且未來較長時間內難以實現大規模生產,哈薩克斯坦的田吉茲和卡沙甘油田更是一波三折,即使以最快速度開發,也只能到2011年才能正式生產。坎塔雷爾油田由于開采速度過快,也早早就過了產量高峰(最高時產能達213萬桶/日),目前只能保持不到110萬桶/日的產能。
即便是高油價促使非常規石油資源如油頁巖和油砂等開始具有經濟價值,但這些非常規石油產量的增長很有限,同時也面臨一系列的技術和環境等問題,其在短期內不可能快速增長。而其它替代能源根本無法改變當前原油的供應困境。
就需求而言,雖然發達國家石油消費已經進入穩步下降期,但新興市場國家和中東等產油國的石油需求正方興未艾,總體來看,原油需求增幅雖有所下降,但仍會保持一定的增長幅度。
原油供應短期內幾乎達到了一個極限,需求卻仍在保持增長,在未來幾年甚至更長時間內,原油供需缺口仍將繼續擴大,油價也將繼續保持上漲趨勢。
多重因素將繼續推動油價走升
在供需面依然支持油價上漲的背景下,其它方面因素同樣也支持油價上漲,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元貶值和美伊局勢。
隨著次貸危機的進一步深化,美國經濟已進入更加困難的階段,美聯儲利率政策仍將以支持美國經濟復蘇為主,這意味著加息的概率非常小。由于美國過去幾十年來的貸款消費政策,使其大幅透支了未來經濟發展,這使得美元貶值的趨勢仍將繼續。雖然短期內存在歐洲和日本經濟數據壞于美國經濟數據使美元反彈,但長期來看美元貶值趨勢仍未結束。只要美元貶值沒有結束,全球流動性泛濫的局面仍將持續,原油作為保值工具仍將受到那些國際資金的追捧。
美伊關系短期內雖有所緩和,但這只是表象和雙方策略應用的一個結果,并沒有改變兩國之間在利益上的不可調和特征。在未來兩國關系的發展上,緊張仍是主旋律,或許最終可能難逃一戰。因此,緊張的中東局勢也將繼續為油價提供有力支撐。
總而言之,原油價格大幅回落只是階段性調整,調整到位之后,強勁的基本面、美元貶值和緊張的地緣政治將重新占據上風來主宰油價,后市仍將保持上漲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