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陶氏進行戰略轉型的重要步驟,未來陶氏業務領域開始轉向高增長高利潤的特殊化學業務!币幻帐现袊賳T坦言,“通過此次合資,陶氏原有的一些基礎化學品業務進入了KDP,未來陶氏化學的功能產品和高新材料業務所占銷售額將占公司總銷售額的69%,而此前這個比例是51%!
據悉,此次合作中科威特石化公司將支付現金,而陶氏則以旗下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業務進行實物出資?仆厥緭碛辛畠r原油供應渠道,因此KDP將能最大程度降低油價波動造成的業績損害。假若上市,KDP將位列“財富500強”的前200名以內。
陶氏的無奈
據了解,陶氏與科威特石化的談判早在2007年即已展開,當年的12月13日,雙方就合資企業的股權比例、資產構成等相關事項達成一致意見,并簽署了意向性協議。
然而一旦PE、PP等業務進入KDP,陶氏,這家全球領先的化工巨頭將失去半壁江山,為此陶氏全球CEO利偉成在與科威特石化公司談判的同時,開始為公司尋找新的業務方向。這時羅門哈斯??這家特殊化學領域最成功的企業進入了陶氏的并購視野,今年7月10日,也就是KDP宣布成立的前5天,羅門哈斯正式成為陶氏的一部分。
據上述陶氏官員介紹,目前合資公司相關協議只待相關監管部門批準即可正式簽署,整個交易預計2008年底完成。未來新公司的總部將設在美國密歇根州,現任陶氏基礎塑料業務總裁JamesR.Fitterling被任命為新公司的CEO。
未來KDP將擁有包括PE、乙烯胺、乙醇胺、PP、聚碳酸酯以及相關的技術專利在內的大宗化學品業務,其中PE和PP是全球聚合物市場中交易量最大的商品,陶氏在這兩大市場中具有領導地位。
利偉誠表示,“對于陶氏來說,這標志著我們戰略轉型過程中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通過合資企業繼續保持基本化學產品業務的增長,降低資本密度,使得我們能夠釋放其中的現金,投資于我們的功能產品業務及應用市場業務。”
在談及成立合資公司原因時,那位陶氏官員坦言:“油價已經漲了很長時間了,所有大型化工企業的利潤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尤其是在北美、歐洲這些傳統市場中,陶氏的業務受到很大打擊,業務轉型已迫在眉睫!
陶氏2007年全球年報顯示:2007年其全球銷售額達535億美元,刷新了公司紀錄,比2006年增長9%;然而每股收益2007年僅3.76美元,其中還包括陶氏投資于道康寧等多家企業的投資收益11億美元,而2006年陶氏每股收益達4.25美元。
今年以來,陶氏為了應對高油價已在今年6月和7月對其全部產品進行了兩次大幅提價,最高幅度達到了50%。但漲價即意味著部分客戶的流失,為此陶氏6月又不得不宣布旗下一些企業的停產關閉計劃:
隨著KDP的成立,那些產品附加值不高、容易受行業景氣周期影響的業務多進入了KDP,由于科威特石化公司擁有廉價原油的供應渠道,因此它們更能抵御油價波動的風險,也就有了更強的市場競爭能力。
通過成立KDP,陶氏將公司未來業務發展重點從石化產業鏈上游的大宗化學品生產向下游的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精細化工、特種化工生產轉型,并使之成為公司業務的主體,與此同時實行“輕資產”戰略、建立合資企業來提高基礎化工產品的競爭力,從而使公司在行業景氣周期的不同階段都能保持連續的增長。
中國謀略
據了解,在利偉成眼中,中國在陶氏全球布局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位置。2003年利偉成就任陶氏全球CEO伊始,即將陶氏全球董事會召開的地點放在了中國。
“我就是希望我們董事會成員能夠到中國看看,走訪上海、北京、西安等幾個中國的大城市。這里的市場增長十分迅速,注定會成為我們新的利潤增長點!碑敃r利偉成對記者說。
在他的積極推動下,2005年、2006年陶氏在中國落子如飛,先后新建、收購了多個與石化業務相關的企業,目標就是要完善在華產業鏈,整體提升其在中國化工品市場的份額。
目前陶氏大中華區共擁有10家下屬企業,其業務多以下游化工品為主,并沒有PP、PE等領域的業務。其在華最大生產基地??張家港,多家子公司主要生產丁苯乳膠、環氧樹脂等,業績都較優良,因此未來中國業務進入KDP的可能性不大。
然而業界普遍認為,利偉成之所以選擇科威特石化公司作為其合作伙伴,中國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陶氏在華企業目前原材料采購多是面向國際市場,在石化產業鏈上缺少乙烯等基礎化工品的生產環節。中國化工品市場自2000年以來迅速擴張,陶氏要想在其中占據更大份額,就必須擁有完整的產業鏈。”上述業內專家說,“它未來的重點必然是努力在中國獲取受限的乙烯產能,畢竟乙烯是化工行業的基礎原料,沒有乙烯產能,環氧樹脂、聚苯乙烯等化工品的生產都需要依靠市場采購,規模優勢難以顯現!
事實上,此前陶氏已就在中國建立乙烯產能方面進行了多番努力。
2003年中石化決議上馬天津石化擴能改造項目,其中包括1000萬噸煉油項目和100萬噸乙烯項目。得知這個消息,當時的陶氏高層立即行動,多次赴京展開游說工作,期冀能夠入股天津石化乙烯項目。
2005年中石化在廣東省政府的支持下,開始研究在廣州建設千萬噸級大煉油項目,陶氏再次看到了希望。
去年12月傳出陶氏與科威特石化公司談判成功的消息,業內將這看做陶氏的新策略,因為科威特石化公司的母公司科威特石油集團正是全球最大的原油供應商之一。
6月3日在亞太油品分銷國際會議上,科威特石油集團董事總經理AbdullatifAlhouti表示,殼牌和陶氏化學有意作為第三方加入科威特石油與中石化在廣東南沙的煉油項目。他透露目前該項目正在等待發改委的最后審核。
這佐證了陶氏欲透過科威特石油集團進軍中國石化上游產業鏈的揣測。
“中國需要油,科威特有;科威特需要石化技術和品牌,陶氏有;陶氏需要中國乙烯產能,科威特方面有能力給予支持。”上述業內專家感慨道,“即便最終陶氏無法入股,通過KDP,陶氏也能夠將其在華產業鏈打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