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30日創下盤中最高紀錄后,昨日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nymex)原油期貨價格仍然在140美元高位徘徊。
高油價沖擊波一輪接一輪,考驗著中國,沖擊著世界。
高油價困擾中國經濟
6月22日沙特吉達會議一周后,為期5天的第19屆世界石油大會再次召開,兩次會議都是在討論國際石油供需,如何應對油價危機的問題。其中就在吉達會議召開前夜,中國突然進行了歷史上最大一次漲幅的成品油價格調整,漲幅達到16%-18%。
雖然本次中國成品油價格調整的幅度空前,但是仍然與國際油價有60%以上的差距,對于中國成品油價格管制和成品油價格的再次調高的呼聲依然很高。
作為50%石油需求依靠進口滿足的國家,我國承受著國際油價不斷飆升的沖擊。
“在價格機制未理順的情況下,國際高油價最主要的一個沖擊是造成國內成品油供應緊張和市場秩序失調。”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信息與市場部副主任祝昉說。
由于國內成品油價格較低,國際高油價給煉油行業帶來巨大壓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全國石油加工及煉焦業由去年同期盈利352億元轉為凈虧損443億元。另有數據顯示,中石油、中石化兩家大型上市石油公司,一季度凈利潤分別同比減少28.6%和 65.78%。
IEA建議取消價格管制
國際能源署在6月30日(IEA)發布報告稱,未來五年中國每年石油需求將占到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中國需放松油價管制以消除成品油短缺。國際能源署建議,中國應取消價格管制,才能吸引地方煉油廠增加煉油的生產量,國有三大石油公司才能積極擴張,有效改善國內成品油供應。
對于該報告的觀點,能源專家武建東對早報記者表示,國際能源署是發達國家的機構,其報告和中國國情并不相符,中國現在面臨的是需要放開國內油氣生產,使得現有的煉油企業獲得比較低成本的油氣資源。而不是說要放開價格,放開進口的模式。
之前有說法表示中國將放開油氣價格管制,隨后國家發改委專門就此發出聲明表示,“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就在6月中旬,眾多機構報告也在紛紛表示中國應該要放開油氣價格,要與世界同步。
武建東對早報表示,這次我們調高20%左右,通脹是0.5。如果真按照西方說的做了,那么我們當時油價幾乎要提高 100%,這顯然是不可能承受的,中國和印度都肯定不會與全球同步,東亞國家是發展中國家,要考慮社會穩定,只能說是在‘近步’。不過,就目前石油價格站穩140美元-160美元的可能性是越來越高,理論上在原有價格接近160美元的時候,應該從宏觀調控上分布讓市場承擔。油氣價格上調的趨勢事實上已經打開。不過,這與外界所說的油氣價格放開管制是不同的概念,中國政府永遠不可能放開管制調控。"
IEA預測,未來五年全球石油需求將以每年1.6%的速度增加,將從2008年的8690萬桶增加至2013年的9410萬桶。其中,90%的石油需求仍來自于亞洲、南美和中東地區等發展中國家,而未來新增的煉油能力也主要集中于中東、中國及其他亞洲地區。
“三放政策”是有用心的
武建東表示,“放開價格,放開進口,放開生產”的三放政策是國外一些機構放出來的,這是助推國際石油期貨炒作的。放開國內油氣生產,大規模減少進口,鼓勵煉油企業大規模并購,上下游一體化石油企業用上游勘探和開采的低成本,維持中下游的運作。以此來打擊石油期貨炒家,對于中國能源體系的間接打擊。如果能夠探索采用煤炭和油氣開采相結合的辦法,中國還有可能進入基本自己的狀態。這是抑制國際高油價的最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