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用油形勢嚴峻
有統計數據顯示,在國內食品市場,每3.5袋方便面中,有1袋是河南生產;每10根火腿腸中,有5根產自河南;每10個速凍水餃中,有5個產自河南。耕地面積占全國1/16的河南省,糧食產量占全國的1/10,其中小麥產量占全國1/4。河南省糧食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農機部門預計,今年河南省使用收割機收割的小麥面積達7300萬畝,參與麥收的農業機械400萬臺,其中收割機達11.2萬臺,機收面積大,機械化程度更高,機收時間更久,農機用油量將再創新高。與此同時,占河南成品油供應量40%的成品油生產企業——洛陽煉油廠,因擴能改造和滿負荷運轉多年已停產檢修,河南省的成品油供應將依賴鐵路從省外調入。如何保障麥收期間河南成品油平穩供應,消除農機手特別是跨區作業農機手的后顧之憂,成了擺在供油企業面前十分艱巨的任務。
發揮主渠道作用
今年4月下旬,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蘇樹林在河南調研期間表示,今年河南省油品保供的重點在“三夏”,“三夏”的重點在麥收,麥收的重點在柴油,叮囑河南石油分公司做好今年“三夏”麥收期間的油品特別是農用柴油的保供工作。
“三夏”麥收開始前,中石化河南石油分公司通過多方努力儲備油品38.5萬噸,其中柴油26.1萬噸,同比增幅高達314.3%,整個“三夏”期間,預計將向河南全省投放油品120萬噸,其中柴油82萬噸,同比增幅11%。
“民以食為天,保障‘三夏’油品供應,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是我們國有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中石化河南石油分公司經理田中山介紹,他們在河南省內六條主要國道和全省各縣片區,設立了211座收割機專供加油站和近1500個收割機專用加油機位,專門負責為收割機供應柴油。1912個農村油品便民供應點也同時承擔保供任務。此外,677輛油品配送車(其中小型配送車110輛)也會隨時待命,只要農民和機手有用油需要,就會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把油送到田間地頭。
讓農機手更方便
記者看到,梁永鋼所駕駛車牌“陜0502508”收割機上張貼了一張醒目的中石化保供通行證,“有這個證,就能在中石化加油站優先加油,不限量,還可以在這里沖個澡,休息一下。”
中石化河南石油分公司結合以往幾年保障“三夏”農業用油的經驗,在省內六條主要國道和全省各縣片區,為收割機開辟了保供通綠色通道,實行“三卡一證”,也就是“三夏”農機保供卡、國道加油引導卡、服務跟蹤卡和“三夏”保供通行證,有效地解決了農機手的加油問題。
5月27日上午,正在南陽鎮平縣楊營鎮郭營村作業的陜西農機手王先鋒說,“原來一路上要帶幾千塊錢現金加油,很不安全,這下子好了,中石化給我辦了農機保供卡,我就用不著帶現金了。”“國道加油站引導卡真是幫大忙了,我們往南走,能及時找到中石化加油站,不跑冤枉路。”山東定陶縣的農機手李秀景補充說。
“昨天,我的收割機連續收割了將近80畝小麥,本來想再多收點。誰知道,這家伙不配合,油箱見底啦。咋辦呢?哦,一下子想起來,中石化還給我了一張跟蹤服務卡,上邊有他們的熱線電話。我跟他們一說,不到20分鐘就把送油車開到麥地里,給我加了滿滿一箱油,每升還優惠5分錢。”站在旁邊的甘肅農機手李冰峰接過話茬。